中国古代计量单位换算简表
| 朝代(年代) [1] | 1尺单位(厘米) |
| 周(前11世纪~前256年) | 19.91 |
| 秦(前221~前207年) | 27.65 |
| 西汉(前206~公元8年) | 27.65 |
| 新(9~23) | 23.04 |
| 东汉(25~220) | 23.04 |
| 三国魏(220~265) | 24.12 |
| 西晋(265~316) | 24.12 |
| 东晋(317~420) | 24.45 |
| 隋(581~618) | 29.51 [2] |
| 唐(618~907) | 31.1 |
| 五代(907~960) | 31.1 |
| 宋(960~1279) | 30.72 |
| 元(1271~1368) | 30.72 |
| 明(1368~1644) | 31.1 |
| 清(1636~1911) | 32 |
[1]历史年代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2]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上海书店,1984年版。同朝代有多种数据的,以使用时间最长的为准。
中国古代计量单位换算简表
| 名称 | 解读 |
| 里 | 1里等于1800尺。 [3] |
| 丈 | 1丈等于10尺。 |
| 寸 | 1寸等于0.1尺。 |
| 分 | 1分等于0.01尺。 |
| 步 | 1步等于5尺。 |
| 武 | 亦泛指脚步;又有“半步”的说法。1武等于2.5尺。 |
| 寻 | 1寻等于8尺。 |
| 弓 | 1弓等于5尺。 |
| 仞 | 一人两手左右平伸,长度为1仞。古代有“四尺为仞”、“八尺为仞”、“七尺为仞”的不同说法,故比数不确定,仅为参考。 |
| 拃 | 指张开大姆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的距离,故具体尺度不确定,仅为参考。 |
| 雉 | 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3丈,高1丈,为1雉。 |
| 旬 | 长度单位。1由旬相当于1头公牛走1天的距离,大约11.2公里。 |
[3]1929年以后,一里等于500米。
中国古城墙数据集 相关子课题
工具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