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城古庙文化简析续七:——写后感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写后感:
说真的,当初想起写一篇关于关城庙宇文化的文章时,我对土生土长的中国道教及民间信仰是知之甚少的。虽然我对佛教有一定的了解,但我一直不屑于道教,总认为道教太过于“势利”,追求的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求的是今生今世,觉得其中“自私”“自我”的成份太浓。
只是在定下撰写这篇关城庙宇文化时,才真的得以关注道教及民间信仰方面的书籍和资料,才知道中国的民间信仰是这么的繁杂,已超出了我的知识范畴,超出了我的能力。本想经过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后,于春节长假期间完成初稿,待节后春回大地时,仍把精力放在长城的考察上。可等我真的铺纸开笔之时,才发现凭我突击所了解的那点道教和民间信仰的知识,就是这数十个各色各类的神祗都让我晕个半死,无奈之中我只好搁笔。
又经过一个月时间,两次怀来横岭路一带的庙宇考察,再利用这段时间看一些资料,终于让我渐渐地理清了头绪。将原来所拟定的全方位解析明代以降的庙宇文化,简化为仅从四座我了解过的关城入手,简析这四座关城的庙宇及祭祀的存在,从明代宗教变革、诸神起源、关城地理地域等方面入手,以点突破来分析庙宇文化存在和发展的背后原因。虽然,不全面,不具更多的科学性,但毕竟这是存在的事实,“存在便是真理”,如果能分析了这四座关城中所涉神祗的宗教作用,也就可以在其他关城中以此类推了。
鉴于,我对关城、对道教、对民间信仰、对神祗崇拜、对民俗文化等等,还知之甚少,很可能在文章中有许多“笑掉牙”的谬误之处,很可能有许多不符史实或民俗的观点,敬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其实,我就是一头“初生的牛犊”,呵呵。
文章是写完了,对我来说最起码是暂时结束一段艰苦的爬格子工程,可不知咋的心中却仍惦记着那些数百年的古庙,那些曾经在乡们的生活中和精神世界中起到相当影响力的古庙。其实,我之所以写这篇明代关城古庙文化,除了探索古庙及神祗现象自明代以降的变化及影响外,除了可以为自己以后走进关城更容易地与老乡交流外,更主要地是为了引起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些古庙,去关注这些曾在乡村起到相当影响力的这种古庙文化。
每每进入关城,看到的是残垣断壁的古庙,听到的是毁于文革中的古庙,具有数百历史的古庙文化,随着古庙的一座座消失,也慢慢地从乡们的生活中消失了。或许有人说神祗崇拜是一种迷信,但抛开迷信不说,仅是这存在的数百的古庙,难道不应该值我们去保护吗?仅是这存在了数百年的古庙文化,不值我们去研究吗?可以说,除了居庸关城等少数关城,大多数关城的古庙都与处于无人关注的状况,数百的石碑横卧在地上成为台阶,架在水沟上成为小桥,古庙内堆集了柴禾和杂物,明代珍贵的壁画残破不堪。是呀,蜚声海外的长城保护状况尚且如此,一座座不起眼的古庙谁又能关注呢?
希望这篇掘作能引起大家对关城古庙的关注,这些建筑好歹也有300多年的历史呀!
关于这篇文章,与火箭在MSN上进行了充分的沟通。火箭觉得仅用四座关城的考察来阐述关城古庙文化,缺乏一定的全面性,应该进行更多的考察后,再综合考察结果,写一篇较为完善的文章,或许这样更具说服力。不过俺是这么想的:
其实,我起初并没有想到明关城古庙文化这么大的命题,只是觉得如果仅仅是以“四座关城古庙现状考察和思索”一类的题目有点平淡,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中国农村这样的古迹多得很,估计现状都好不到那去。但如果,写得深奥点,冠以古庙文化的大命题,或许在网上能引起争论,这样便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此事。
我之所以抛出了一篇不是很成熟的文章,是因为按我现在的单枪匹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考察,并写出个上水平的论文,估计怎么也得一年半载,甚至数年的时间。但时间不等人,眼看着我考察过的关城中一座座古庙即将消失,眼看着古庙墙壁上的彩画一天天的剥落,眼看着东团堡和横岭城中四块巨大的石碑成为垫路石,咱也着急呀。所以,我便将这篇其实仅是关城古庙文化简析的文章快快抛出,希望通过网络,通过咱们的小站,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火箭问我下步还想做什么,说真的下步怎么做我也没想好。但是,既然提出了关城古庙文化这个命题,就应该还有事做。因为,我在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仅仅是一种现象,而真真要说是一门系统的文化,恐怕不是这一篇或二篇文章能说清的,而且关城古庙到底对守兵及老乡们的生产和生活,对关城的民俗有什么影响,或是说对整个数百年历史的地域文化产生过什么影响,可能还需要做大量的一手调查和查阅大量的资料。
这个命题太大了,先到此打往吧。呵呵!
野人老J于
2006-03-14 20:54:40 发表在分类:
关城古庙文化 中
(50173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