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十分感谢提出这么多问题(并回答先生的问题)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首先十分感谢吴先生对古崖居遗址断代研究的执著精神,作为文物工作者,十分佩服。关于古崖遗址为西奚族王帐之说,目前也只是一种猜想,没有任何一位专家就很明确地说这就是确定无疑的了。而且,探询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去伪存真的过程。关于先生提出的问题,有些赵其昌老先生的文章中已经做了解释,有些则是以前没遇到或是没想到过的问题。也许会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地找出更加合理的解释。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一定不会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但还是想尽量与先生相互交流一下最基本的想法。
一、关于目前遗址中洞窟平面都是方形,没有发现圆形的问题,我想会不会是以下几方面因素。一是目前发现的古人洞窟遗址大多呈不规则方形,有些洞窟的洞壁为确实有圆形或者是还没有加工完的不规则形。方形只是大多数现象。二是,从建筑发展史来讲,最原始的建筑(如半地穴式建筑)大多是圆形的,当时古人主要是建筑水平有限,与天圆地方的学说还拉不上什么关系吧?蒙古族建圆形蒙古包我虽然说出它的原因,但是与建筑习惯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即使天天住着圆形帐篷的元帝国,却也筹造了体现“天圆地方”观念的方孔圆圜的“至正通宝”铜钱,难道游牧民族就是天圆地圆的观念?三是,汉民族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鲜卑、蒙古、满族等都是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但是后来都接受了汉文化的影响。这些皇帝出行时住圆形的帐篷,但住的宫殿都是体现汉文化的传统方形宫殿,没听说过哪位皇帝把故宫的各大殿都改建成蒙古包形状的吧?与其时代先后的奚族经常“岁借边民荒地耕种”,与汉文化相距这么近,就不能受汉文化的影响吗?四是,从开凿洞窟的实用角度和力学角度分析,平面呈圆形的洞窟即不好安排各种设施,上下层受力、承重也不理想,洞窟利用率不高。难道他们就不能寻找最好的生活方式?
二、关于建筑理念问题,我们不能站在今人的观点上分析古代的事情。毕竟我们没有在1000多年前的社会中生活过,不了解当时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状况。但是,一千多年前的楼式建筑确是很多的。从目前出土的古代陶质建筑模型上看,汉代的地主庄圆经济时期就出现了大量的结构复杂的楼阁式建筑。到了唐宋时期,楼阁式建筑就更加绚丽多彩了。由于中国传统的木构建筑不易保存,能保存至今的几乎没什么了。从西安的大雁塔、河北应县木塔还能看出当年楼阁式建筑的端倪。
三、关于遗址建筑需要一定的财力,这确实不假。但也只是我们今天的人用今天的思维模式去衡量历史了。我们今天修复八达岭一小段城墙就要几百万,而在明代只有几十两、或上百两,一座空心敌楼可能只用二十几两(我记不大清楚,在《四镇三关志》中有这建造长城的经费预算。)在皮鞭和生活环境所迫的前提下,创造了不少的历史奇迹。古人如果为了生存开凿洞窟,他们还天天围着领导要工资吗?
四、关于遗址的马厩问题,在赵其昌先生的文章中已经做过论述。我这里想补充一下,在古崖居遗址目前发现有马厩的洞窟有14处。王策先生在他的论文中曾描述“从门的宽高判断应该是骡马,因此这此带畜槽的洞窟应该是马厩。马的体量看来不大,背宽不足0.5米,背高不太可能超过1.2米。”从马槽的总宽度计算,大约可以养44-50匹马,即平均每2 个成年人拥有1匹马。)更何况马也不一定全都关在这么矮小的马厩中呀,所以当时马的总数量,现在也只能是个估算了。
五、关于古人的生活方式问题,现代人只能通过现有的设施进行推测。因为没有发现与洞窟遗址相关的墓葬区,也没有从民族学的角度对西奚的生活方式进行过研究。我们对西奚族的生活方式和婚姻习俗并不了解。赵其昌先生通过古文献对西奚族的生活方式进行了描述,这里不再赘述。从目前发现的58座有炕洞室来看,总的成人人口数量应该在97-114人。在确认为居住用房的40座洞窟中,只有4座内部设有2座或3座炕,因此可以认为该遗址中的基本生活单位主要是由两个成年人构成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有炕洞窟内居住的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这一结论与炕眼直径相比照,也基本吻合。内设多炕的洞窟可能代表的是两、三代人的或一夫多妻制的较大的家庭。
六、关于老人和儿童无法出入的问题,也只是用我们现在思维去衡量过去了。首先,目前发现的洞窟进出方式有绳梯、栈道、木梯等形式。在绝壁上开门的,大多洞与洞之间都有栈道相通联,现在在遗址区还能找到当时安装栈道的石孔和石柱。如果把栈道复原,我们再攀爬这些洞窟一定不会象现在这样费力。其次,一层洞窟中出有很多炕,人老了是不是可以住一楼,让年轻点的住楼上呢?另外,长年在山里生活的人都知道,70多岁以上的老人爬山,我们年轻人都追不上。那是生活环境造成的。
学术需要争论,事不争不明吗。希望在遗址断代上与先生多交流,多沟通,为延庆古崖居遗址的断代工程做出我们的贡献。

本贴最后一次由nobody修改于2006-08-18 00:02:30



本帖由 nobody2006-08-17 23:55:27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相关文章]
   延庆县古崖居洞窟遗址基本情况 【nobody】2006-08-15 00:21:51 [8075] (9K)
     崖居遗址群得不到全部有效的保护是谁的悲哀! 【wuguanglu】2006-08-21 00:00:23 [7319] (2K)
     请教几个问题 【wuguanglu】2006-08-15 23:06:42 [7761] (850)
       十分感谢提出这么多问题(并回答先生的问题) 【nobody】2006-08-17 23:55:27 [6426] (4K)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2971179485321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