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专题长城数据库系统长城铭刻数据库[ 登录 ]/[ 注册 ]  
 数据库首页 :: 图说长城碑刻 :: 新建 :: 搜索 :: 列表 :: 位置索引 :: 修订情况 :: 登陆
资料题名:重修宛在亭记碑
客观题名
其他题名
作  者
年  代: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查看1758 年历史年表
地  址: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宛在亭
      查看中国长城建筑数据库记载的本地区长城建筑情况
原物材质:石
原物状况
原物分类:文字砖
数  目:1 尺  寸
语  言:汉语,
内  容
重修宛在亭记

朝廷设官,分职文武,虽属两途,总以竭力尽职者,期无负命官之意也。若今之庆弹冠者,幸逢神圣相承之世,重熙累洽百有余年,利无可兴,弊无可革,亦惟取前人之良法美意有关民风者,踵而增之、培而补之、润而泽之、修而明之,用以维持幽远庶几哉!虽未克称厥职,犹不至大旷厥官耳。乙亥岁,余叨膺简命协镇三屯。抵任后,见地方宁靖,营伍整齐,因得于公务余暇出郭游览,以观风问俗焉。一日者,甫出郭至东北隅,忽于荒烟漫草中见萧然一亭,心窃异焉。趋而视之,惟一砌石堆山,东西横倒。因遍觅遗迹,得本协殷公之重修碑记于泥涂中。拭其垢,阅其文,始知此地当年有曲水、有疏林、有荷池,即少保戚公所建之宛在亭也。噫,戚公才兼文武,体国公忠,其为民生社稷计者,良法美意至今渺不可寻,仅余斯亭而已耶?且戚公当有明之末造,岂暇为此亭而为游目聘怀之计耶?乃验之残碣,传人之口而已。有此亭,则当日之为此亭者必有深心微意寓乎其中,而可听其雕敝而摧残之耶?遂以重修之谋商诸本城绅士,佥曰可。于是,捐俸以倡之,择人以董之,新其亭,缭其垣,扶其石,浚其池,而且建桥以通之,植莲以匝之。至观成之日,都人士咸乐甚,以为不见戚公见斯亭,如见召伯之甘棠焉。遂归美于余,以勒石为请。余不敢居功。适值邑侯燕公修县志,索记载文苑。嘻,异矣!余与燕公文武分途,远距百里,乃各取前人之良法美意,为之踵增而培补,为之润泽而修明者,亦曰稍谢旷官之咎也云尔。然我二人不谋而合之举,有不禁自蹈于未能免俗者。于是乎勉以应命而为之记。

河户杨凤岐,于官租叁拾两外,每年加银二拾□,交众绅士,以供文武二庙、戚公祠堂春秋祭祀之用。并志之,以垂不朽。



乾隆二十三年岁次戊寅七月中浣之吉

丙午科举人张启文书丹

按《永平府志》和民国版《迁安县志》记载,该文在“勉以应命而为之记”之后,还有如下文字,今附于后:

秋八月,此亭落成。后将浚池,掘地尺余,得卧碑一通,辞旨渊奥。其后一书“同安陈道基撰文”,一书“定远戚继光立石”。噫,亭之建迄今垂二百年,而此石忽出自尘埋中,想物之兴废有时,抑古人之菁华终不可掩耶?因附录于后,以志不朽。碑铭云:“松竹双青,琴鹤自随。比物砥行,为弦为韦。时式先哲,如蓍如艾。俨上帝之临汝,恒虩虩而若雷。夜气勿梏,人心勿危。庶几哉,体受而全归。”

附  注
关于宛在亭,戚继光在他的《重修三屯营城记》中有:“又以北川东走,势不环抱完固,而于东门外下高就卑,引以十丈湖,长三百五十余丈,深七尺。以所出土筑为堤。名曰“孟堤”者,孟诸,余别号也。莳以桃柳,上下二梁以跨之。堤之亭曰“同春”,留土中为亭名曰“宛在”,取诸《蒹葭》。环流植荷而为将士休沐地,或击楫以游焉。湖曰‘震湖’,以在东方,且取‘镇胡’其音同也。”当年,轻妙优雅的宛在亭,亭亭玉立于粼粼清波之上,给整个震湖增添了不少情趣。然而,一个半世纪以后,当广东顺德人胡大猷来此镇守时,湖池早已被泥沙淤塞,满目荒烟蔓草;亭宇虽在,但已是一片萧然破败之象。有感于戚继光体国公忠的为官之德,胡大猷带头捐出俸饷,并发动当地绅商踊跃出资,联手淘浚了震湖,并重修了这座宛在亭。此碑即胡大猷于竣工后撰立。现埋于宛在亭旧址附近。县文物工作者在组织当地村民挖掘时,发现其已断裂,故未予翻动,只抄录了朝上一面的文字,其字迹保存尚好。
其他记载
三屯营古城
国图编号:0
图  片:本资料尚无图片。为本资料添加图片
 本页修改历史 :: 编辑本资料内容 :: 编辑本资料图片 ::                  管理区: 定稿 :: 恢复到当前版本 :: 删除 请先登陆
 v0.1 © 2003,www.thegreatwall.com.cn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1.0 Generi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