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小站 ::   长城专题 〉特别专题 〉《黄土高原 百年回望》 李炬追寻克拉克探险队穿越陕甘之旅

  后记
 
鸣谢


  在我行走在晋陕甘宁的路上,得到过多位老师的帮助,丰富了我的历史地理知识。北京大学历史系齐东方教授,山西临县的王洪廷老师,陕西绥德李贵龙老师,榆林安边李生程老师,宁夏固原徐兴亚老师,宁夏彭阳杨宁国老师,甘肃镇原书法家张兴华老师等,他们都是业内或本地的文史专家、地方史志的作者,或在文化艺术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专家,在我穿越陕甘过程中,给我讲述了很多精彩的历史掌故,赠送了他们的专著,能认识他们是我最大的荣幸,我衷心地感谢他们的热诚相助。




2012年6-9月【抚今追昔——来自中国北方的图片展】在美国克拉克艺术中心展出。

  特别感谢美国克拉克艺术中心,为我提供了巨大帮助,邀请我到美国克拉克艺术中心和美国史密森学会档案馆系统搜集了克拉克和索尔比保存的大量历史照片和文字记录,确认了一批新发现的穿越陕甘照片,甄别出一些非克拉克探险队拍摄的照片,发现了索尔比晚年写的从未发表过的自传,挖掘更多穿越陕甘过程中的故事。衷心感谢克拉克艺术中心主任Michael Conforti先生和副主任Tom Loughman 先生,为我提供很多资料,对我的行为高度评价,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我衷心感谢他们为中美两国文化交流做出的巨大贡献。

  感谢美国史密森学会档案馆、Mary Markey小姐及其他工作人员,为我提供了便利的工作条件,并协助做了大量繁琐的搜集整理工作。

  感谢上海当代艺术馆馆长周志聪先生,为我和美国克拉克艺术中心搭建桥梁,围绕穿越陕甘所做的展示、交流活动,都是在他的无私的帮助下完成的。



  感谢我的好朋友魏驱虎先生、姚军女士,他们听我讲述了穿越陕甘的见闻后,都建议我将这段历史往事和我的行程拍成电视纪录片,并提出创意、设想;好友沈群先生慨然出资组织实施电视纪录片的拍摄,感谢CCTV发现之旅制片人张力先生,果断高效组织《穿越陕甘》电视记录片的拍摄,记录片的播出,让这段新旧历史往事广为传播。感谢CCTV<穿越陕甘>摄制组的全体人员,风雨兼程跟随我奔波一个月,非常敬业地完成了此片的制作。感谢宁夏卫视印象宁夏节目组辛育红女士,为电视片<重访陕甘>所做的精心策划和编导。

  感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红帅老师,他是研究黄土高原历史地理和中西交流史的专家,1908-1909年克拉克探险队华北行纪——《穿越陕甘》中译本的翻译者,因《穿越陕甘》使我们相识,成为我的良师益友,给我提供很多帮助。

  感谢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北京民俗博物馆、宁夏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武汉博物馆为【百年·瞬间】摄影展所做的工作。感谢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监尹杰女士,佳能中国孙楠女士为我提供传播平台。

  感谢张菁桦小姐、王巍小姐,在我每次出行前,准备大量文具体育用品,代表北京人民向黄土高原上刻苦学习的莘莘学子们,向努力工作奉献爱心的乡村教师们带去一点心意。一支笔一个本一些文具很快就会用掉,但师生们定会受到激励,努力工作,刻苦学习。

  感谢几年来抽出宝贵时间陪同我一起行走穿越陕甘之路的朋友们:孙立、程长进、段晓毅先生和容晶女士;我的姐姐李烨女士;我的大学同学郑光、翟敬东先生,没有他们无私地付出,数万里行程很难走下来。感谢王新伟先生,关注我在西部的行程,为我提供很多及时的帮助。感谢郭挺先生、施奕娜女士、张大桢先生,为我提供地方史志资料。感谢长城小站的站友们,我们共同切磋老照片寻找的各种技术问题。

  感谢昔日我的同窗同学张俊先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组织、编辑、整理图片和文字资料,如果没有他废寝忘食无私的帮助,这本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感谢闫志杰先生、周楚峤小姐、王润娜小姐,为本书内容创意及文字编排所做的大量工作;感谢郭峰和姜如良先生,为《黄土高原·百年回望》制作插图。



  还要感谢那些所有知道姓名和不知道姓名的人们,在我多次沿着克拉克探险队的足迹寻访路上,给我指路、给我提供信息和便利条件、给我一个红薯、一把红枣、一个老玉米、一碗水的黄土高原上的父老乡亲们,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驿道 长城线的动脉
Prev. Page点击此处返回专题首页 [Home Page]
返回专题首页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