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睡回忆——《我的国庆》之三:重返黄花城
吾睡吾睡 1999年11月03日18:21:02 发表于新浪旅坛

  在老寇家买了100块钱的栗子、核桃,又灌满了泉水,我们向黄花城进发。 上一次去黄花城时,烟雨迷蒙,我们从黄花城水库向东南方向走到了风化坡,没有爬十八蹬,也没有走从“金汤”到西水峪水库那段。这次重返,先过了“金汤”,去看看二道关的古堡。
  据说这儿景致不错,但我没看出来。不是想象中的圆形古堡,而是长长的一段城墙,当我们置身之上,还到处问到处找古堡在哪儿呢?
  古堡上面杂草丛生,成了蜘蛛和“吊死鬼”的乐园。当地人爱种葫芦,吊在自家小院的外墙上,从古堡上伸手可及,倒真想去摸一摸呢。
  在二道关玩了不到一刻钟,我们回到了“金汤”,决定兵分两路,老爸老妈老哥开车,我和Ansel 走长城,约好3点到西水峪水库汇合,再一起回家。又是轻装前进,我背着小冲锋包,Ansel 背照相机。已经11点过了,我们从“金汤”旁边的小路绕过了断崖,爬上了长城。
  这一段长城已经相当残破了,难得有一个楼子四面墙都齐备。但从城砖、条石、水泥沟缝就能够看出来,它们本身修得非常牢固。我们又看见一块石碑,上面从什么一号台基到某号台基,由某太守监工,连刻字的石匠的名字都清清楚楚。这就难怪了,青史留名,“包产到户”,所以劳动积极性高涨,把长城修得“固若金汤”。但是什么原因使它如此残破?战争?所谓的现代文明(长城边上很多农家连猪圈都是长城砖砌的)?这儿的村落离长城很近,但民风不错的,对面的那几段都保存得很好。我不知道,而城砖上褐色、铭黄色、浅绿色、灰蓝色……五彩斑斓的苔藓,似乎在诉说着历史。
  迎面是一个陡坡,好像上面有一个大花罐子,倒出了一条浅紫色的小野花的瀑布。 天阴阴的,没有光彩,但惹人怜惜的花花草草还是让Ansel举起了相机。我们悠然地逆花流而上,有时手脚并用,花就伸到了眼前两厘米、甚至盲点处。我觉得路成紫色了,天也成紫色了。
  爬上这一段,山顶上有一间小屋,搞不清具体做什么的,反正和电有关。
  我们绕过一大堆电线杆子,继续前行。一大段平路,而后骤然下降。前面隐隐约约有几个黄头发的人,我们加快了脚步。在距离撞道口最近的一个楼子,追上了异国长城发烧友。大概是欧洲人,长得高大、白皙,说的话完全听不懂。有趣的是,其中一位背包外挂点上赫赫然捆着一条 褥子!
  我们轻轻松松超过了老外,沟底正是撞道口,前面1个小时积攒的势能现在全部损失怠尽,紧接着就是一个更陡的高坡。正是酸枣成熟季节,我一边走,一边摘一边吃,一边吐糊(一边播种)一边往自己的口袋里装,自然速度就很慢,但也缓解了爬陡坡的枯燥和劳累。
  爬了两个楼子,已经是中午一点。坐在城门洞里,以香肠、牛肉干、鬼脸嘟嘟饼干、可口可乐为午餐。刚刚遇到外国人的那个楼子又过一帮差不多和我们一样身穿秀水TNF的年轻人。
  “哎!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永不过时的游戏又一次开始了。
  “我们是新四军,你们呢?”回答是一阵哈哈大笑,我至今也不知道他们属于“哪个部分”。
  之后就有一点急行军了。本来以为这一段路程很轻松,爬上这个山头就能看见西水峪水库。其实不然。长城绵延不绝,拐一个弯,再下坡上坡,再拐一个弯,西水峪还是不见芳踪。Ansel开始埋怨我贪吃酸枣太耽误时间。我也有点着急了,如果不能守时,公公婆婆自然会担心的!所以一反休闲游的癖好,埋头赶路。
  又是一个小小的耷拉边伸向西北。此方向群山起伏,时而有一个孤独的诱人的城楼站在山颠。长城主向西南,拐角的地方有一个楼子,留下了野营的痕迹。楼子边上有一片平整的城道,坑洼的地方也用砖填平了,朝西还垒了一米高的挡风墙,不知哪位大侠在这里打过尖了。
  我们紧赶慢赶,总算看见了水库。这个楼子是个至高点,攀上二楼,俯瞰四周颇有一览众山小的味道。水库里的游船小如树叶,边上的游人红红绿绿,分不清男女老少,统统都是蚂蚁。快到3点了,他们在哪里呢?我们大声喊。
  很快传来了回声。他们正站在小桥上望着我们呢!赶紧下去。这一段长城很陡,也很残破,但走起来比十八蹬那边的风化坡稍微容易一些,一直走到底回望时,才发觉真高真险!
  一段平路正好按摩按摩脚。拐弯处有一条路可以直走城下。我们毫不犹豫的继续沿着长城前行,直到断崖。长城在这里露出了截面,参差的石头有一些松动。上一次,就是在这里有人飞了下去20多米!
  我小心翼翼地跟在Ansel后面,身体几乎与地面平行着,一步一步地往下探着。
  “不行不行,下不来的!”正有点担心,下面响起一片警告声。是水库的工作人员吧,我看见10来个人在不远处的平坝上冲我们喊。果然,爬过这段乱石,下面又是绝壁,我们只好小心翼翼的折返,到先前拐弯处小路下城。
  一溜小跑下去,刚出树林,Ansel的哥哥迎了上来。他说,开始老妈他们得意得不得了,见人就说长城上那俩“是我儿子我媳妇”,后来看见我们走得都贴着地了,还半天下不来,急了!
  好在有惊无险,一家人驾着车有说有笑回到了北京。老妈老爸表扬我们胆大心细和随身携带垃圾袋,还给北京电视台的新闻部编辑打电话,建议报道我们的环保意识。而我们,心里高兴的是,从北沟到三叉口,从西水峪到黄花城——又有两段长城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完]
上一页·关闭窗口·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