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城事
 任百姓评说 

2007-11-01 Thu

长城资源调查启动 辽宁最高明烽火台13.5米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2007年11月01日09:07  
今年5月起,历时5年的长城资源调查正式启动。这也是建国以来辽宁首次对境内的2350公里的长城进行全面精确的调查与测绘,不仅成立了12支专业长城调查队伍,还将动用卫星和航飞。作为最先启动的明长城野外调查工作即将结束,并于明年5月公布精确数据

辽宁省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文物局局长张春雨表示:“长城是军事防御工程。这是首次调查它的水域、关隘、烽火台等军事工程。因此对调查人员要求,涉及军事、国防及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区域的地理数据予以保密。”

辽沈晚报消息 防御性双墙、圆形“石筑烽火台、沟谷城墙、阻挡敌军马匹的附墙……真是不看不知道,原来明长城还有这样的形状。

昨日,省文物局透露我省明长城调查的最新发现,这些是5个月工作取得的成果之一。

省文物局相关部门透露,目前已确认我省明长城长约1000公里,有数目众多的敌台和数百座烽火台等相关遗存。

尽管不少明长城资源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破坏严重,但惊喜的是,此次调查中在葫芦岛、锦州、抚顺等地区,首次找到了不同类型的长城墙体。

不过,由于是以前不掌握的重要遗迹,一些建筑的具体功能就连一些专家也没搞清楚,需进一步调查。

主墙外有挡马墙

发现地点:锦州市义县小二台村

此次调查中让记者大开眼界的是,长城不是四四方方的形状。

这个工作人员认为是阻挡敌军军马的挡马墙,建在主墙外侧25米处,是一道近50米长的附墙,与主墙平行。附墙砌筑规整,砌筑手法、规格与主墙相同。

双墙体的防御段

发现地点:锦州凌海市牛大沟屯

山体出现两道墙体一直延伸到北山,间距约7米,有千米长。“说真的,不少遗迹是首次发现,还未了解,只是猜测。”工作人员说,出现双墙体有可能因为此地是防御重点,便于迅速调动全线戍边守兵。

山险墙依山而建

发现地点: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下夹河乡附近

这个山险墙是利用险峻的地势加工成的,起于山脚,止于山顶,全长1001米,高6至9米。

而在抚顺东部山区,则出现利用自然地形,在河谷地带用石块构筑墙体封堵谷口,以控扼交通线的沟谷墙。

辽宁最高的明烽火台

发现地点:锦州凌海市台子沟北山200米

它的主体建筑形式为白灰青砖砌筑,是辽宁发现的最高的明长城烽火台,残高就有13.5米,而一般的明长城烽火台只有五六米高。它的上部直径达10米,下部直径为11米。

烽火台是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就建在长城上,明烽火台一般相距5里左右。“这座距今400多年前的烽火台保存非常好,源于当地村民的重视。”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吴鹏介绍,“这座烽火台距地表八九米处有一个门,当时需要上面放软梯,驻守官兵才能爬上去。”

圆形烽火台石块垒成

发现地点:锦州凌海市郭荒地南山附近

这是一座用未加工的石块垒成的圆形烽火台。高4.7米,顶部直径6米,底部直径8米。

我们常见的烽火台为方型,为什么辽宁的烽火台为圆形“呢?

锦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吴鹏表示,河北的烽火台就是常见的方型,这可能是临近北京,驻守的兵力众多,而辽东一带为边塞,相比重要性不如河北。他还说,建烽火台的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在西北的烽火台多为夯土打筑,辽东山区多产石块,所以用石块垒砌。

(首席 王志东)


北国网


转帖于 2007-11-01 09:07:35 发表在分类:长城新闻
(48730次点击) | 编辑 | 删除 | 关闭匿名评论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