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荒火
 旷野上野兔和宿鸟都被惊起,苍狼远远地蹲在一块孤石之上,闪着惊惶失措的绿幽幽的光。我在莽莽的草地上走着。你会来吗? 

2005-11-13 Sun

爨底下村的山火即时报道(12号)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爨底下村的山火即时报道(12号)

相信好多人来过被炒的热火朝天的爨底下村。这不是闲着也是闲着吗?2005年11月12日一早,就和小黄来了一次爨底下村。资质愚顽,笨蛋到家的我,到现在还认不下这个“爨”,也不知怎么读音。一闭眼愣是写不下这个字。我理所当然地长叹了好多次气,起这名的先人好生了得厉害。
说实在的,我对什么“爨”不“爨”的。并不十分乐意地感兴趣,只是对斋堂情有独衷。因为斋堂与老三团、新三团有关。

一、斋堂与邓宋支队
1938年3月,(怎么没有多少日?团史、师史上愣是没有日期,足见当年编写军史的什么什么人物也就那么回事,至少不是那么认真和执着。我理所当然地又长叹了好多次气。)
还是说1938年3月吧。为扩大抗日根据地,邓华率领我一分区三团干部骨干,在平西东西斋堂,同宋时轮率领的一个团合编为邓宋支队,并成立了京西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和第一个民主政权——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
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流亡在北平的东北大学生、抗日义勇军成员赵同、高鹏、纪亭谢等人为首,联络昌平县白洋城保卫团总汤万宁及其子汤玉瑷,宣布成立国民抗日军。这支队伍一成立就得到中共北平地下组织的支持,陆续派去大批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及进步青年,并建立了党的组织队委会。1937年9月底,中共北平地下组织指示部队向宛平青白口、斋堂一带转移。这时以杜存训为首的斋堂地区进步青年,在国民抗日军的影响下成立民先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中共北平市委的要求下,为加强对国民抗日军的领导,八路军总部派出以吴伟为首的几位老红军组成武装工作组来到斋堂一带,根据朱德总司令要求,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抗日根据地。11月中旬,国民抗日军根据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开往蔚县,接受改编。国民抗日军焦若愚、佟旭野和吴伟等12位老红军继续留驻斋堂一带开展工作。以市委农委书记刘杰为首的一批党员撤离北平,于中旬到达青白口一带,建立中共宛平中心县委,创建抗日根据地。根据中共北方局的决定,苏梅、陈群、陈仲三也于11月中旬来到斋堂、青白口一带。几路人马会合后,成立了以刘杰为书记的中共宛平中心县委和以吴伟为队长、胡敬一为党代表的平西抗日游击队支队。1938年元旦,中心县委和游击队离开青白口、斋堂一带,前往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集训和休整,后经军区决定,开辟以斋堂川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
1938年3月初,晋祭冀军区第一支队政委邓华率三大队自涞源出发,出紫荆关沿长城东北行进,经涞水的板城、涿县的野三坡进入斋堂川,司令部设在西斋堂村中的聂家大院。不久,部队扩编为第六支队,通常称为邓华支队。邓华支队协助地方在东斋堂建立了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后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平西地方工作委员会。邓华支队便以斋堂川为基地向周围地区发展,在西北方面,支队第一营连克怀来的矾山堡、蔚县的桃花堡和涞水的金水口等敌人据点;第二营开到坨里车站附近,摧毁维持会,在紫石口建立房涞涿联合县,在谢家堡建立宣涿怀联合县。至此,平西抗日根据地初步形成。4月底又在房山县长操组建房良联合县。5月,宋时轮支队经雁北开赴平西,与邓华支队会合,进一步加强了平西抗日根据地力量。
之后,邓宋支队挺进冀东,意在配合7月9日的冀东七县的抗日暴动起义。那张经典的挺进冀东途中的历史照片,便是这支部队的记录。

二、三团在抗日战火中几经扩编
1938年3月13日,在涞源县上庄, 以战士以上寨、灵丘、涞源游击队为基础,干部则抽调一分区和一、二团的部分红军干部骨干,重新组建了一分区新三团(即今天的五七七团)。团长邱蔚,政委肖峰。8月,晋察冀军区第五分区(五支队)战斗部队与三团一营合编,仍称三团。原五支队参谋长纪亭榭任三团团长,一分区二团原政委袁升平任政委,原新三团团长邱蔚改任副团长。原五支队所属部队(北平地下党、北平学生和在东北搞过武装斗争的战斗骨干)编为三团的一营、二营,原新三团一营编为三营。合编后的三团,兵强马壮,战斗力增强,很快成为晋察冀军区的主力团队之一。
日后,三团以敢打硬拼、战斗力强,闻名于世。
哪个大仗、恶仗没有三团的身影呵?

三、冀热察挺进军成立
1938年11月25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对冀热察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冀热察地区有许多有利条件是可能坚持游击战争,创立游击根据地的。因此,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并成立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军政工作。1939年1月,萧克与马辉之率领一批干部和直属机关部队开往平西宛平地区,1月中旬到达宛平县的上、下清水村。1月26日,萧克打电报给中共中央,向毛泽东、朱德等领导汇报了平西斋堂一带的情况和工作部署。随即,肖克召开了有关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央六届六次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成立挺进军、区委员会和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宣布了萧克任挺进军司令员兼政委,马辉之任区委书记和由萧克、宋时轮、邓华、伍晋南、马辉之组成军政委员会,并由萧克任主席的命令。
根据中央及冀热察军区的指示,挺进军和区党委的责任是领导平西、平北、冀东三个地区的党政工作,中心任务是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和开辟平北的游击战争,创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
1939年10月,萧克将军在斋堂川成立了冀热察挺进军,斋堂川成为平西根据地的中心,数十位八路军将领与当地百姓,在这里抗战杀敌,叱咤风云。斋堂镇马栏村,在抗战时期属于宛平县。这一带曾是抗日根据地,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区党委、军政委员会、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昌宛专署等领导机关都曾设在这里。
挺进军司令部驻地设在马栏村,将建于明清时期的一个两进四合院作为司令部,区委设在大三里村,指挥挺进军的平西抗战工作。1940年设在马栏村的挺进军司令部遭到日军轰炸,此后,挺进军司令部和军政委员会迁至塔河村。
到达斋堂镇后,我迫不及待地参观了《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川斗争史展览》,也看了马栏村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陈列馆。
萧克将军在1997年重建司令部旧址时题诗:“北渡拒马河,百花山在望。建立挺进军,深入敌心脏。放眼冀热察,前程不可量。军民同协力,胜过诸葛亮。抗战虽持久,笑我力正壮”。

四、开始牛B的爨底下村
爨底下村是北京通往陕、晋和口外的要塞,繁华一时;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飞扬着八路军打击日寇,保卫家乡的炮火硝烟。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巨变的爨底下村,依旧保持了居民原始的风貌——明清古居。
具有几百年悠久历史的爨底下古山村,至今还保存着传统文化印迹和乡土环境的芳香,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A级景区,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2003年11月27日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爨底下村位于京西门头沟区斋堂镇,全村坐北面南,依山而建,保存完整的四合院有76套,住房656间,整体精良,布局合理,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小村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线条清晰,四合院建筑风格既有江南水乡窗、楼、室等细节、局部处理上的风韵,又有北方高宅大院恢弘整体的气势。石墙山路、门楼院落、影壁花墙,仍能看出当年的精工细作,砖雕、石雕、木雕蕴育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灰瓦飞檐、石垒的院墙凝重厚实中透着威严、恬淡平和中积淀着深厚的文化。
还是把旅游资料抄完吧:爨底下古山村位居距北京90公里处的京西古道上,处在群山环抱、清泉绕流的环境中,那融于山坡的村落布局,严谨和谐,变化有序。70余座灵巧多变的山地四合院,沿山势高低分台而筑,层层叠叠,鳞次栉比,那峦石原木建造的房屋,山石铺砌的陡峭台阶和街巷,朴实厚拙,色彩斑斓,古山村那诗情画意的山水风景,古朴的建筑艺术、温情脉脉的楹联雕刻,无不充满村民爱美求美向往文化的追求。数代同居同耕同乐得古村环境,犹如世外挑源般的祥和宁静。这是一座融自然美、人工美、社会美于一体的聚落环境,一幅古朴秀丽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
爨底下古山村具有“活化石”般的珍贵价值,记载着古村发展的历史、先人建村的智慧和创造实践,在村里至今仍保存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和遗存,是极为难得的历史见证。爨底下古山村历经时代变迂与沧桑,今日虽已失去昔日的辉煌,但那亲切近人、充满自然气韵和浓郁生活气息的山村环境依然那么动人。至今保存完好的古村风貌、厚拙朴实的山地四合院建筑艺术、浓厚的乡土文化积淀和诱人的北国风光,无不令人陶醉惊叹。
总之,虽是苍凉的晚秋,爨底下村这地方的特色与景色也还马虎,说的过去,但不是他们吹的那么好。真的有些牵强,比起张家口堡子里或万全老城,或是不为人知的浮图公社上、下宫村城堡来,还是逊色多了。
感谢北京,爨底下村真是沾是紫禁城的紫气东来呵,一夜间便被定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五、爨底下村古道
从斋堂至爨底下村不过十几里地,穿行在这片风水极好的峡谷,心情开始好起来。走过“双石头村”和“一线天”十里长峡谷向北便是灵山。再北便是怀来县境。
我们知道,此古道为西山大道支线,北达怀来,南通京师。辽设南暗口。宋金攻辽,粘罕由此出兵,直抵燕京。明代爨里安口,正德年间守口千户李宫重修此道。清代后,连飞狐古道都不那么被朝廷看重了,都开始冷清了,南暗口古道的军事地位更是一落千丈。不过,此道仍作为张库商道的分支,成为与飞狐齐名的沟通口外的另一条商道了。
由此说来,飞狐、南暗口、居庸,便是华北平原(北京)沟通口外的三条古驿商道了。
天色尚早,才下午4点多,明晃晃的太阳,便急着下山。我们赶紧驱车返航。山路崎岖,弯道吓人,趁天黑之前,下得山来,步入坦途,是每个出行人的念想。油门一踩,一崩子过斋堂,掠雁翅,一马平地,真是痛快。下山嘛。悬着的心,总算放下。
路边右手,河滩里的水泛着金光。开始变红的太阳在远山的山脊背上,上下跳动,全然不让我们走嘛。她浮出云层的一瞬间,刚好露出一片橘红。靠,平西人民十分了得,用直径一米见方的水泥管子雕做的曲拱桥,现在开始好看了。关键的是,那桥上正立着一位绝美的白衣姑娘。回头一看,美女立在桥上,火红的夕阳幸福地洒在她的身上,一摄影师支着反光板正对着美女忙碌,让人心里痒痒。车速挺快,天知道她是不是美女?要想幸福和心情好,就当丫是美女,又有何妨?靠,你照得如此美景,俺们为何不能照得?
忙叫司机停下车来。跳出车门,对着太阳,想都不想什么狗日的光圈和速度,横着的、竖着的辟里八啦就是一二十张。照到最后自己都烦了不想照了,才说咱们走吧。
数码时代,是人不是人的全是摄影大师。钱多买个好机子,钱少买个小薄片的,照样效果不错。我和小黄就在车上对着显示屏,看片子。小黄一阵阵惊呼,一阵阵感叹,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还是你的数码相机好。我说,钱还好呢。小黄便关闭上了他那张总爱得不得的臭嘴。

六、安家沟(庄)山火
大火是在5点18分之前燃烧的。这时间是后来片子上显示的。事实上,当时我们根本来不及看时间。
车开时间不长,一个弯路过来。“天呐,山上怎么了?山上着火了。”这回该是我开始惊呼了。好端端的公路边山坡上,正在燃烧着太阳一样火红的火苗。司机小任急停,急向后倒车。我们跳下车来。
此时,天色已夜;此地,是安家沟(庄)一带。抬头便是京张铁路。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报火警。小任开始拔打门头沟的119,我对小黄说,我们去拍山火。我定好夜间模式,拎起相机便向山上跑去。
大火在山坡上燃烧着,时而火光冲天,时而贴地四窜。阵势吓人,火光其实离火车道也就是十米多高吧。火光下,我知道自己此刻挺操蛋的,也挺丑恶的,怎么着也得脱下军衣,乱抡一气,投入一把呀。
就听得身边的铁锹辟叭乱响,却原来早有十来个人在扑火。心想,我不是还添为记者嘛,用心爱的相机作武器,记录下扑灭山火的全过程,也是俺的职责所在呵。于是,定下心来,明知山有虎,偏向火里行,靠近靠近再近。哪管烟雾刺鼻过,心中自有一片红。
巧了,头顶上一列火车正隆隆驶过。火光似乎小了许多。司机也上得山来,站在我身边。忽听那十来个扑山火的人群中一个说:“你打电话干什么?”“报警呵。”“你报什么警呵?”“火着了不报呵?”“不用你报,我们能扑灭。”定晴一看,火势小了不少。看来那人没说错。是的,火,终于灭了。
那人还没忘记甚至有些恼怒地训诉司机:“再打一个,告诉119不用来了。火已经灭了。”司机便打通了119“喂喂”了半天。
我们灰头土脸地下山,来到车边。路边遇一戴红袖标的妇女,一看:门头沟区XX林业管护员。我问:“山上扑火的人是你们一起的吗?”她说:“是呵。我们都是山林管护员。”“我能为你拍一张吗?”“我没啥拍的。”她坚持不让我拍。”那我拍一下你的袖标吧。于是,我几乎零距离地拍下了妇女胳膊上的红袖标。
没看时间,火是什么时候着的,相机上有拍摄时间记录。不明白,怎么山火竟在有那么多的山林管护员的情况下着起来了?想起来了,我们的车驶过时,这些人正在路边站着。说他们从天而降?有他们在火怎么着起来的?那妇女说是一个要饭的点的。火是怎么着的?是京张铁路上火车车箱扔出来的烟头?是过往的汽车扔出来的烟头?还是……
我们是不是吃饱撑的?爱管闲事?可山上着火,我们不能不管呵。爱祖国的山河,人人有份呵。在离你妈所谓的国家A级景区、北京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不远的山体上,着了大火,我们能假装看不见绕着走吗?真走了算人吗?
司机说:“在我们折腾的时候,我打电话报警的时候,足有四五十辆车停都不停,眼看着山上的火,就那么心安理得地嗖嗖地开过去了。其实还有一辆警车呐。”
我一听就来了气。连这车都不停?追。还能追上它吗。我非拍下它的车号。我们的车开始前进。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那辆警车就在我们前方1000多米的地方行驶。
终于离它越近。看得见,那车上的警灯一红一蓝在不停地闪。靠近它。我端起相机在车副驾驶座上,瞄着它。不知怎么回事,第一张,相机灯闪了一下。车在不停地晃动,我在上下左右地对付,将车号锁定在相机取景器中。警车突然一下慢了下来。
小黄和司机说,坏了,让他们发现了,赶紧把闪光设置去掉。我赶紧定了夜间模式。第二次用相机对准了它。一张模糊,两张模糊,三张还是模糊。大概离他七八米的时候,终于搞定一张清楚的。运动状态拍摄的功夫还是不行呵。
就在我拍完最后一张照片时,警车突然在路边停了下来。“准是发现了我们在拍它,准是要截我们了。”
我们的车有意识地缓慢地经过了警车。说来也怪,我们竟相安无事。车身一过警车,小黄说快加油门跑。我说跑什么?怕甚?他们要是追上来呢?我说,那我们下去和他们理论。我要问问,是不是警车的车窗让砖头砌死了,黑窑笼冬,外面啥也看不见?话又说回来了,看不见前方的车,你怎么开?见死不救的警车。等死吧?他还敢找我们的事?不怕。心里有鬼的人才害怕呢。我就不信,你们的警车看不见山上着的火?
警车始终在我们车后,再也没有超过来。
这一刻,我知道我们胜利了。胜利逃亡和胜利躲过是一个概念。但是我也知道中国有句古话:躲的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是的,这话应该对警车里的人说。
等着吧,人生会有许多美好,也会有不幸。也许,他们的家园也会着火。我相信,肯定也会有人袖手旁观,也会有人趁火打劫,也会有人挺身而出。
中国还有一句古话: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呵。
从爨底下古山村回北京的路上,我竟想起了这么多中国的古话。一句话:还是爨底下古山村有仙气。


(注:图想多发,说明问题。但要合图,做一张好慢,太浪费时间了。)

2005年11月12日
11:15—2:15写毕。





察哈尔于 2005-11-13 03:44:03 发表在分类:大漠孤烟
(48600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