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7-02-26 Mon

墙子大风霾(六)墙子路城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六)墙子路城
万历年,蓟镇兵马分为十二路,每路下辖关口若干。十二路又分出东、中、西三协守。墙子路为西协之一路,设参将,下设墙子岭关、镇虏营二提调,共关、寨十一处。
“协守”称谓出现较早。据《四镇三关志•职官考》载,蓟州总兵设于永乐二年(1404年),正统元年(1436年)于蓟州设东路协守,弘治十三年(1500年)设西路协守。
《四镇三关志•序》谓,蓟州设镇及总督始自嘉靖二十九年。因此,嘉靖二十九之前“协守”称谓乃属蓟州,而非蓟州镇“协守”之含义。
隆庆二年(1568年)六月,蓟辽总督谭纶在题《分布兵马以慎秋防疏》中,将蓟、昌二镇兵马合编为十四路。其中蓟镇十一路、昌镇三路。
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蓟辽总督刘应节将蓟镇十一路分为四处协守,其中石塘岭、古北口、曹家寨、墙子岭四路为一协守。(48)
万历四年(1576年)正月,蓟镇总兵戚继光加喜峰口一路,将原四协守分作东、中、西三协守,其中西协为:墙子岭、曹家寨、古北口、石塘岭。(49)
“西路副总兵驻扎石匣营,防守石、古、曹、墙四路地方”(50)。
“墙子路参将一员,分守墙子岭、镇罗营二提调下关寨”。(51)
“墙子岭提调,嘉靖十六年置,隶墙子路参将。镇罗营提调,万历十六年置,隶墙子路参将”。(52)
墙子路城,现称为墙子路村,隶大城子镇。
“墙子路城,县东北八十七里,距墙子正关三里。明洪武年建,周二里有奇。城形前正方后枕山麓置东、西、南三门”。(53)
笔者对洪武年建路城存疑。“路”出现较晚,墙子岭关应早于墙子路出现,而非同时。
据《四镇三关志•职官考•蓟镇职官》载:“墙子路分守参将公署,嘉靖三十年建于墙子岭”。简要理解,墙子路出现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设参将管理。因此,路城出现时间不应早于三十年。
墙子岭关设于洪武二十二年,并筑城。墙子路因墙子岭关及下辖各隘口而出现,二者同属一地。“路”于嘉靖三十年作为建置,移入墙子岭,并于现今墙子路村筑路城。因此,笔者尊重《四镇三关志》所载时间,然断不可将墙子路单独理解为洪武年设立。
墙子路城东、西二门石匾额,现仍留存于墙子路村。
路城东门石匾曰“永熙门”,前题为:“皇明万历三年岁次乙亥仲春吉旦立” ,落款为:“钦差总督蓟辽等处军务兵部左侍郎关中杨兆书”。
路城西门石匾曰“安边门”,前题、落款与“永熙门”同。
路城南门石匾现已失踪,笔者无缘得见。据积雪庐先生《墙子路长城考察记》载:“南门楼上有汉白玉匾,正中三个大字:“墙子路”,上款为“皇明万历三年岁次乙亥仲春吉旦立”、下款为“钦差总督蓟辽等处军务兵部左侍郎关中杨兆书”。
需要明确,上述三匾所书“皇明万历三年”,应理解为撰写、立匾时间,而非初次筑城时间。
据墙子路村八十五岁蔡世文老人介绍,墙子路城城墙和门楼最后拆毁于一九七八年,理由为修建墙子路火车站之需。
“杨兆,字梦镜,山西扶施人,丙辰进士,隆庆五年任(总督)”。(54)
杨兆原为山东按察司副使,隆庆间从蓟辽总督谭纶、总兵戚继光等修建空心敌台有功,升职。
隆庆四年“(1570年)二月丙寅,蓟辽总督谭纶上言:隆庆三年筑城敌台四百七十二座,规制精坚,可当十万精兵,为边境百年之利,乞录效劳将吏功。得旨:赐纶及巡抚刘应节、总兵戚继光、杨四畏银帑。参政杨锦、凌云翼、副使杨兆、宋豫卿、佥事宋守约、副总兵李超等、游击陈其可、参将胡懋功等各升赏有差”。(55)
隆庆四年(1570年)“十月壬子 升山东按察司副使杨兆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整饬蓟州边备兼巡抚顺天等处”。(56)、
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巡抚杨兆驻遵化,各往来督理著录军务,遇警各随营调度”。(57)
隆庆六年(1572年)十二月,杨兆与蓟辽总督刘应节建立密云、遵化、三营屯辎重营,配以火器。(58)
万历二年(1574年)七月“升巡抚顺天右副都御史杨兆为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督蓟辽”。(59)
万历三年(1575年),杨兆又升任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兵部左侍郎。而此年,正是杨兆书写墙子路匾额之年。
现有杨兆所做《边楼集宴》一首附上以赞之:
“二月关山俯大河,中原樽俎散边戈,春光逐雪寒气静,暝色将风晚照多。恋阙五云千载赤,劳人一时双鬓白(读bo),登龙选胜今元礼,坐上新成琬琰歌”。(60)
(48)、《明实录北京史料》第四册第6页。
(49)、《明实录北京史料》第四册第53页
(50)、雍正《密云县志•卷三•兵制》
(51)、《四镇三关志•经略考•蓟镇经略》
(52)、光绪《密云县志•兵制•明季各营卫》
(53)、光绪《密云县志•舆地一•城营》
(54)、雍正《密云县志•卷三•兵制》
(55)、《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三册第624页。
(56)、《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三册第634页。
(57)、《明实录北京史料》第四册第6页。
(58)、《明实录北京史料》第四册第12页。
(59)、《明实录北京史料》第四册第36页。
(60)、雍正《密云县志•卷六•诗》

图片:东门石匾曰“永熙门”;西门石匾曰“安边门”。





诗书于 2007-02-26 00:44:45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629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