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人对话
 大道之不行也久矣!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 

2007-02-08 Thu

墙子大风霾(一)密云防务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墙子大风霾
------------------------------------------------------
京师以北,怀柔以东,有密云一城踞沃土。其县东、北、西三向群山环伺,只西南一路坦途抵怀柔,再西可通陵寝,折南可至京师。县城东北百里许,有潮河川外接草原,古北一关可容万马,为元时蒙人必经之归途。
县城之东稍北八十里,有墙子岭关筑于清水河口,健马可比肩通连骑。自兴隆向西入墙子,转南可达平谷,再南可至通州而西望京城。现有公路东西穿越关口,长城南北蛇行于山脊。
(一)密云防务
有明一代,太祖高皇帝北逐残元,于北平都司以北置大宁、开平等卫,以屏蔽虏骑南下。而蒙古余裔气焰犹炽,洪武、永乐间,官军出古北、居庸等口巡边撼虏,以卫边塞。又于北平以北设关防守。
太祖弃兴和,成祖弃大宁,宣宗再丢开平,北弃地南撤防守,与辽东声援相绝。自此,京师等地直面北方大虏。
洪武间,蒙古诸部请求内附,太祖封以兀良哈之地。永乐间,成祖又以大宁之地与之,意图为隔离北虏之藩篱,遂有朵颜三卫驻牧于边外。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故元宗室辽王阿礼失里及朵颜诸酋请内附,诏以兀良哈之地,置三卫居之。……中曰泰宁卫,东曰福余卫,西曰朵颜卫。……初,卫制以泰宁为首,三卫所分地,延袤共千余里。及朵颜益强,遂为首称。自广宁前屯,历喜峰边宣府者,皆属朵颜。自锦、义度潢河,至白云山,皆属泰宁。自黄泥洼以东,至开原,皆属福余。东西亘三千里”。(1)
密云沿边群山之外,有蒙古朵颜卫支部驻牧,常窥伺边内。北虏亦寻机入寇。
“弘治八年(1495年)七月,兵部主事欧阳钲奏:密云地方逼近京师,东西绵亘千有余里,戍军不过五千余,潮河一川直冲境外,不易单薄。况今朵颜三卫,达贼累犯我边,乞遣大臣相度处置”。(2)
“嘉靖十二年(1533年)正月,巡按直隶御史闻人铨言:居庸以东密云诸镇,与朵颜三卫仅隔一山,密迩京师、陵寝。永乐中,以三卫夷人恭顺,徙大宁都司保定,以其地予之,使为外藩,东捍女直,北捍蒙古。乃自正统己巳之后,渐生逆节。正德间把儿孙遂敢率众犯顺,东边大被其害”。(3)
“正统己巳”,乃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亦称“己巳之变”。
嘉靖间,朵颜酋革兰台等叛逆,因此,乾隆《延庆州志•边防》称,与密云紧邻之延庆四海冶以东“边外宝山寺、天乞力等处尽为敌人驻巢”。
密云古北口、石塘岭、曹家寨、墙子岭所辖隘口,曾均遭北虏偷袭。雍正《密云县志•舆地•关隘》因之云:“京师北控边塞,顺天所属以松亭、古北口、居庸三关为总要,而古北为尤冲。密云所属以墙子、曹家、石塘三路为分防,而石塘为尤险”。
松亭关为元时称谓,永乐间更名喜峰口,现已为水库所没。
明时,密云为陵寝及京师东北之屏蔽,防务切为要害。
洪武二年始,太祖高皇帝令加强密云防务,于此形成军事防御体系。官军由巡边逐步转为守边。
“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是月置密云卫”。(4)
“洪武十四年(1381年)七月,置密云卫指挥使司”。(5)
太祖纳淮安侯华云龙、北平都司等人言,先后于北平沿边封堵山口要路凡三百三十余处,由十一卫分兵把守,以限隔内外,防虏入犯。
“洪武六年(1373年)四月辛丑,淮安侯华云龙镇守北平,遣使言:塞上诸关,东自永平、蓟州、密云,西至五灰岭外隘口,通一百二十一处,相去约二千二百里,尤为要路,宜设千户所守之。从之”。(6)
“洪武九年(1376年)八月丁亥,敕燕山前、后、永清左、右、蓟州、永平、密云、彭城、济阳、济州、大兴十一卫分兵北边关隘”。(7)
“洪武十五年(1382年)九月丁卯,北平都司言:边卫之设,所以限隔内外,宜谨烽火,远斥堠,控守要害。然后可以砻(音long二声)服胡虏,抚辑边民。按所辖关隘……凡二百处(省略),宜以各卫校卒戍守其地。诏从之”。(8)
上述所议“凡二百处”,包括墙子岭、磨刀峪、小黄崖、大黄崖、司马台、砖垛子、古北口、西驼古、冯家峪、石塘岭、白道峪,牛盆峪等六十余处密云沿边隘口。
成祖迁都北京,亦加强北边防守,以卫六十一、千户所三隶属北京后军都督府。(9)
至此,京师北控沿边及密云要路。日后以此为总要,调整防务、提高官衔、细化隘口及增加官军数量。

------------------------------------------------------

(1)、《读史方舆纪要十八•北直九•附考》
(2)、《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二册第624页。
(3)、《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三册第253页。
(4)、《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14页。
(5)、《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76页。
(6)、《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40页。
(7)、《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57页。
(8)、《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78页。
(9)、《明实录北京史料》第一册第167页。

图一:密云长城大势
图二:古北口外看





本贴最后一次由诗书修改于2007-02-11 16:50:04





诗书于 2007-02-08 17:02:25 发表在分类:明边专论
(48337次点击) | 标签:  



 评论
 · 发表新帖
 留言总数0帖 页次:1/0 每页:20条 


Power by 长城小站, Ver1.0 update at 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