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摄影究竟是个啥?
|
长城小站是由志愿者支持的公益性网站,无固定经济来源。2012年小站台历是由各方网友赞助图片、设计、印刷精心制作的纪念品,用于小站运营经费筹款。 欢迎您购买小站台历,支持长城小站与小站博客的发展。 |
|
作者:刘 斌 来源:黄河新闻网 2004-3-23 18:42:15
马利亚 著名摄影策展人,大展惟一女性策展人。200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成功策展了“女人·摄影·女人——中国五位女摄影家摄影展”,2003年又策展了“她们眼中的世界——云贵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摄影展”
一些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女人,一些还是文盲的农村少数民族妇女,一些自我的价值体现还是多担几桶水和多生几个孩子的女人。偶然的一次机会,一些摄影者和社会学者的社会实验使她们接触到摄影。
马利亚在平遥给了世界一个答案:摄影改变的不仅仅是增加一种技能。马利亚说:“她们从来没有到过离寨子50里以外的地方,到平遥,对她们来说是一个梦。”这些穿着苗、布依等民族特有服饰的农村 “女摄影师”还没有见识过什么国际大展,她们当中惟一能用汉语简单交流的40多岁的杨昌萍在记者面前,甚至像一个刚出闺的少女,低着头不停地搓着手。
马利亚感慨道:“这个摄影展已不仅仅是摄影本身的事情,农村少数民族妇女通过摄影,知道她们可以做到、做好她们以前根本不敢去想、去尝试的事情。由于她们对摄影的关注,她们一步步自信,知道自己是有价值的。”她希望在农村推广的摄影实验能坚持下去,10年后,人们可以看到偏僻小村发生的变化。
去年5位女摄影师的成功联展,使策展人马利亚在平遥街头成了一个“名人”,许多影友都主动跟她打招呼。今年她的展览本来安排在另外一个展区,但马利亚认准了平遥县衙土地祠。“在平遥,土地祠仿佛与女性有着深深的渊源”,经过自己的努力,马利亚今年终于又来到土地祠。在平遥县衙土地爷那微笑的面容下,马利亚说:“平遥,就像摄影者的一个家,可能有分歧、有矛盾、有抱怨。但家,谁也舍不得!”
卢广 2003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欧莱雅中国当代摄影师”银奖获得者,他的参展即获奖作品:《艾滋病村》
看上去有些像南方商人的卢广,近年来一直关注我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从青藏公路的建设到三峡工程,他都用图片来进行关注。尤其《艾滋病村》专题摄影继在国内影展中获奖后,又在2003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引起轰动,使他本人获得了中国当代摄影师银奖。长期专注于纪实摄影的卢广向追问的人们不断强调着摄影者的责任感。在刚刚过去的“非典”特殊时期,卢广单枪匹马地在“非典”病房里,生活、拍摄了64天,并在大展中带来了他的“‘非典’病房日记”摄影画册。天南地北闯了这么多年,卢广对摄影有着不同常人的感情,“摄影不单单是记录,摄影者如没有说真话、拍现实的勇气,他的作品就没有生命力。”“我感到自豪的是,艾滋病村,我拍了第一个村后,那个村的所有病人得到了免费救治,我拍了第二个村,那个村的病人得到了一点救济款,尽管只有每月几百元人民币,但我的照片还是引起了人们和社会对艾滋病人的关注。”而这些的背后,卢广还在整日忙碌着联系自己照片的销路,因为他没有任何公职,他是一名自由摄影师。
卢广是第一次带作品来平遥,2003大展“文化·生活”的主题深深吸引了他。整日在全国各地忙碌的他,很少有时间参加各种摄影展览和沙龙。他来平遥是希望与国内外的优秀纪实摄影师和图片销售单位进行交流和联系。在他的展区前,卢广显示出对交流的渴望,他不断地与过往的摄影师打着招呼,但回应的并不是很多。他说:“展区都没有分类,我这个展区,有抽象摄影,有行为摄影,也有纪实的,来看展览的人也是怀着不同的目的来的。不过平遥摄影展只搞了3年,已有这样的规模,在全国这儿是唯一的。希望今后能把展览工作搞得更细点,服务性更强点!”
王福春 2002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优秀摄影画册阿尔卡特大奖”的金奖获得者,获奖画册:《火车上的中国人》。2003参展作品:《中国人的故事》
东北人的直爽使王福春说话语速始终很快,他谈的最多的是2003年的参展作品。这组《中国人的故事》采用两幅一组排放式展览,两幅照片反映的是一个主题,而画面内容却是基本对立,用“黑色幽默”的对应文字来表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作品《昨天的现实》是一个老人提着木制马桶吃力地走着,而对应的作品《今天的回忆》是一个老人提着木制鸟笼在闲逛。品读他的作品,有着看东北方言小品的酣畅快感。王福春对他的作品从没有过多地炫耀,只是强调生活观察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说他的作品是“市井图”,有人说他的作品靠后期文字加“彩”。但他还是执着地把镜头对准了普通人的生活,用这些普通人的生活图片来阐释社会变革。
对于平遥,王福春也算是个“老人”了,从第一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开始,每年的9月,王福春总会与平遥如期相约。他说:“平遥是一座古城,但每次来都有初次见面的感觉,不知道是平遥在变还是我在变,可能正是由于这种与平遥之间难以言表的感情,我真希望摄影能成为平遥的第二张名片。但你看,摄影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游客也越来越多,人造的古建筑比比皆是,而老墙老房子却埋没在现代的广告牌中。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10年后平遥的样子我猜不到。有机会的话,我会到平遥住一段时间,拍一拍平遥的百姓生活,但愿古城‘依旧’”。
黄河新闻网
转帖于
2004-03-23 18:42:15 发表在分类:
公众评论 中
(51965次点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