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飞狐峪寻长城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飞狐峪寻长城

■2004-09-02河北日报



  【记者日记】8月15日,我们到达蔚县飞狐峪。连绵的小雨,使水汽和云雾萦绕在山间,山势险峻,峪内更感阴森。这里自古是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查阅地图,这里应保存有东汉、北魏、北齐长城,但向当地老人打听,称这里没有长城。蔚县文联副主席田永翔先生说他亲见了保存相对完整的张家窑一带的长城,飞狐峪一带也应有长城,只是仅剩下一些痕迹了。因山势太险无法登临,我们未能亲眼见到长城,同伴颇觉遗憾,而我却分明感觉到长城就在这山、这水、这里的老百姓心中。

  蔚县大南山一带有长城遗迹,最早的记载在《后汉书·王霸传》里:“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诏霸将弛刑徒六千人,与杜茂治飞狐道,堆石布土。筑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百余里。”这段长城起于北京居庸关下口带,经涿鹿东灵山、孔涧、李家堡北,登西灵山长城岭,向西南沿太行山小五台山经飞狐峪口至西庄头达山西境内。整条长城保存较好段位于张家窑一带,长100多米,高4米,为片石干插而成。

  飞狐峪,仅听名字也能想像出它的险要。《辽史·地理志》载:“相传有狐于岭,食五粒松子,遂成飞狐,故此处地名飞狐口”。这当然只是一个传说。我们顺盘山公路蜿蜒而行,山石耸立,斧劈刀断一般,四十里飞狐峪几乎步步都有看点,随处可见喀斯特地貌造就的怪石异峰。“一炷香”孤立而出,传说中杨六郎为争国土箭射山峰留下的“箭眼”依稀可见。明崇祯时大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在《飞狐口记》中称“千夫拔剑,露立星攒”、“有如天门”、“回合万变”。清人吴蘖昌在《北口峪》中称其山峰造化神奇,“疑神疑鬼,为人力当不受”。飞狐峪最宽处只有七八十米,最窄处仅一米左右,头顶只见一线天,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难怪数代王朝都在此修关设卡,筑建长城屏障。

  飞狐峪又称北口峪,俗称四十里黑风洞,为“太行八陉”之一。这条被现在人称为京西绿色大峡谷的飞狐峪,在古代却是两军厮杀的战场。据说,刘邦曾在此大败项羽;三国时,曹操派儿子曹彰在此大战乌桓;明朝三次北京保卫战之一就是因飞狐口失守而导致的。近代飞狐峪仍是战略要地,北口村的老八路李德宽,为我们讲述了一场发生在飞狐口的抗日战争“明铺之役”:1938年我八路军120师359团、711团在飞狐峪伏击日军,炸毁敌车32辆,打死打伤日军200多名,击毙日军中队长田原,大大打击了日寇的气焰,致使八年抗战期间日军未敢再踏进飞狐峪。

  历史的烟云渐渐淡去,这条大峡谷现已成为生态旅游的绿色通道了。

  有位老作家重访飞狐峪时发出了“龙马精神”的感慨,是啊,飞狐峪早已把自己纳入现代化发展的队伍中来了。在飞狐峪风景开发区,我们看到了风景规划开发图,当地准备投资数千万元,把这个自然形成的古代军事关隘建设成旅游胜地。   飞狐峪旅游开发景区的另一个主打品牌就是有“空中百花甸”、“空中草原”之称的西甸子梁风景区。海拔2158米的高寒草甸,可以说是避暑胜地,满眼是花的世界,冯骥才先生在《中国的雪绒花在哪里?》一文中曾给予了足够的赞美。放马花的海洋,我们怎么能相信这里曾是战火纷飞的古战场?

  飞狐峪山峰上的长城已了无痕迹,依稀远去的长城和号角声声只能在记忆中留存,而眼前的人欢马叫才是老百姓梦寐以求的太平盛世。看着飞狐峪风景开发区附近老百姓的笑脸,我分明觉出那条保卫安宁与和平的长城就筑在他们心中。本报记者刘萍




长城民族的象征,抗战民族的独立,我用一生寻找长城和抗战的交汇点。
在未来世界长城作证,我和你来过这里
本帖由 老普2006-03-26 23:37:12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相关文章]
   向察哈尔投稿:《八路军明铺战斗历史随笔》 【大鹰】2006-03-26 23:20:32 [2830] (6K)
     收了 【察哈尔】2006-03-26 23:39:55 [2405] (无内容)
     我们上次去时资料极少,但现在有了点变化 【老普】2006-03-26 23:35:56 [2690] (4K)
       飞狐峪寻长城 【老普】2006-03-26 23:37:12 [2536] (3K)
         挺好,能分析着用,明天再修改 【大鹰】2006-03-26 23:54:04 [2510] (2K)
         飞狐峪与“龙马精神”有何关联? 【察哈尔】2006-03-26 23:47:19 [2724] (7K)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0080931186676025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