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探讨如何继续扩大长城宣传与保护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最近小站的气氛空前高涨,从网上到网下都呈现出了喜人的局面。在宣传长城抗战和保护长城、了解长城的同时,小站的知名度和点击率也是指定稳步增长的。
种种迹象表明,现在是小站从初期以长城爱好者交流信息的汇聚点到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牵头宣传保护长城为自己历史使命上来的转折时刻。怎么保护?如何宣传大家都在积极努力实践且都得到了众多积极的响应和支持。今年的乌龙沟、战地老照片寻访、平遥影展、土地.边墙等项目的顺利开展都无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好的、积极的方面不用我多述,我还是愿意多说说我认为一些美中不足和需要完善、系统和提高的方面。我说的所有内容的出发点是小站如何给自己定位?是否是以扩大宣传保护长城、让更多不了解或不理解的人通过造访我们小站能够对长城保护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抑或是以自娱自乐,把我自己管好了就成为出发点,核心问题决定小站的走向。

目前网站的形式我们都非常习惯使用,但并不是说它就是最完善的,当然改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对那些新人和许许多多要慕名前来的人来说可能生疏和无从下手的感觉更会强烈。好的网站制作都是简洁明快(除非是要搞成像新浪新闻似的),重点突出。现在看我们的主页虽和内容紧密相关,但还是有堆砌的感觉,内容太多让人看着有点晕和发触。
最简单的方法是精兵简政,首页前可以制作成一个Flash画面,并且配上音乐,内容可以是我们这些公益活动的各种照片画面串联(当然可以制作链接到这些不同的活动主题页面),这样感受非常直观,投入成本也不会很大,但是宣传效果显而易见。我此前贴的关于把平遥影展继续通过网上宣传出去也基本是这个意思,现在是读图时代,新老对比,行动说话,长城保护自然而然就成了关注点。网络一定要想办法充分发挥其效力,最近金山岭事件就是最佳例证。
可以多开几个窗口,如投票栏、反面事务曝光栏(比如金山岭 紫荆关)、账目公开栏。另外如果佳能或别的赞助商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网站帮其作不太商业化的宣传(比如摄影栏冠名和主页链接)。
如果是多一份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平时的言行就不是过于随心所欲的了,很多事务都要具体落实到人,大前提还是纯义务的。所以也有必要成立一个牵头小组,形式采取自荐和公推,如确定了那就要比别人还要更多一份努力和奉献,我们的活动主要就要靠这些人往前推进,民主和集中相结合。有压力才有动力。

现在的土地. 边墙. 人的活动已经开始,从墙子路反馈回来的信息看,每个人的收获都很大,并有摩拳擦掌扩大战果之势。不过我感觉这个活动主题不是很突出,和长城的联系是表面的,比较牵强,自娱自乐的成分可能更多(恕我直言,就是城里人进乡下的感觉)。关键一点收集的所有素材整理后可能很难在长城宣传上起到太大的作用,而且现在已经有了太多类似的揭示祖国大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下的另外一面的农村生活写照的东西,基本形不成独有的像长城抗战老照片这样的亮点。另外,在我们平时走访长城沿线的时候,几乎都要经过当地的村镇,很多素材都可信手拈来。如果以长城村镇为主体展开面太大,总有蜻蜓点水之感。
墙子路也算是小站的老根据地了,对于长城的宣传、保护和开发我倒是建议以这里为试点,看看我们纯民间力量能够做到什么程度,成功失败与否,意义可能都会更大一些。我觉得墙子路可利用的优势有:铁路公路交通便利、花会、清水河、 V字边、蔡老师、盛斋老人的抗日经历、果园、民俗接待(歇了去年在那里拍到现场杀猪的画面就很有吸引力)….
让那里的人们如何合理利用长城而受益,从而能推而及广应该更有现实意义。

零零碎碎就说这么多吧。附上诗书关于保护的一个链接。
另外不停在摄影论坛发的 亦诺关于三道梁的片片都可作为我说的话题的借鉴。

诗书:对北京境内长城保护的思考



本帖由 弘一2005-09-28 11:33:00发表


好多好想法啊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更重要的是,还有好多怎么做的建议,不只停留于表面。

我们的能力虽有限,但让我们一步一步往前做。



本帖由 火箭人2005-09-30 07:48:46发表


墙子路作为根据地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还要深入挖掘,再深入挖掘。。。



本帖由 随手2005-09-28 16:14:44发表


也说两句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其实,有关长城宣传与保护的问题,一直也是我所困惑的问题,比如说,小站名气增加,必然会吸引更多的访问,吸引更多的人去感兴趣长城。反过来说,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去走长城,走的人多了,当然对野长城会受到更大的损坏。但是,换个角度想,也有人认为,也许会使许多以前没有保护意识的人,加强了对长城保护的责任感。或许事物总是有两面的。

对于“家住长城边”这样的策划,开始我也是抱着尝试与观望的态度,但做的时候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老乡们对自己的家乡虽然了解,但已习以为常,我们去给他们做宣传,增加热爱家乡的意识。这种形式还是很受老乡欢迎的。

但是,对于这样的活动,在我写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反思,我们还缺点什么?我觉得我们对古长城和古村庄历史的了解还不够,以至我们在与老乡交流时,不能向老乡宣传当地的历史,与保护的意义。一个古老的村庄总有历史的沉淀,我们今天就是要宣传这些,还这些也是老乡们缺乏的。所以,我在下一篇文章专门写了“古老的墙子路”,让历史与今天相结合,让辉黄与拆毁破坏相结合,让人们充分了解到,今天再不保护,明天历史与长城就会消失!!



本帖由 野人老J2005-09-28 15:34:10发表


老J的想法好呀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比我想的深远,不过这来自你的编辑功底。我只顾得上想组织联络,不过,这样也挺好,就叫各司其职,各尽所长,大家组在一起,才会让我们做的事情越做越好



本帖由 千里2005-09-29 18:24:39发表


说的很对,应该考虑怎样才能达到活动的实际目的和效果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长城一砖2005-09-28 18:04:53发表


点和面相结合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近两个月小站帖子量迅速增长,翻页太快,今天(周三)看最下面的帖子已经是前天(周一)的,很多内容被淹没了,这个技术问题一定得想办法解决,否则会成为发展的瓶颈。问题早就提出过,现在是必须面对了。大家一起想想解决办法是当务之急。

另外,你说的“家住长城下”项目对长城保护意义不大,我倒是不这样想。可能我们对他们的生活帮不上忙,只是城里人去乡下看看,蜻蜓点水而过,但我们为他们拍照总是好事,乡亲们打心眼里喜欢,这就够了。咱们顺便讲两句保护长城的事,没准乡亲们能听进去,毕竟长城保护还得靠他们。

拍照的事是大面上的,从墙子路这个点继续深入长城保护是个好主意,没准以后哥几个发达了,再拉点赞助,咱们可以在那建一个长城民间博物馆,想放啥放啥,想说啥说啥。。。



本帖由 点点88482005-09-28 12:19:16发表


:)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弘一2005-09-28 18:36:03发表


说得对.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片子发了一大堆,仅一次活动,记录、考察笔记就不少。在首页项目启动栏里却没有链接。只有一个大事记。
要是在摄影专栏里先开个栏(项目活动计划中注明一下),并在大事记里加上个链接,既方便所有参与者在此发片、也方便外来者关注、欣赏、参与,更能扩大小站公益活动的影响(友情链接)。



本帖由 看客2005-09-28 13:18:39发表


弘一的认真思考,好,有时间再来附议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本帖由 老普2005-09-28 12:13:19发表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2038779258728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