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 发新帖 :: 刷新 :: 小站首页 :: 登录/注册

沙飞长城抗战照片辨析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与东团堡有关的历史照片,即通常所说的欢呼胜利楼拍摄于什么时间?
  顾棣先生口述的《数十年研究考证终揭历史迷雾》称:
  “1946年,在晋察冀画报社编辑的《人民战争》丛书中又收集了一些长城照片,其中有《八路军解放东团堡》(未署名)。以上这些照片都是以长城为背景的优秀作品。”
  东团堡战斗是世所周知的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涞灵战役中的一场著名战斗,发生于1940年9月。此后,照片的历次被使用采用,多与“东团堡”和“百团大战”有关。  例如《人民战争必胜-抗日战争中的晋察冀摄影集》,《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邮票,《解放军画报》和《人民网》等等(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8198/46867/46875/3350932.html)

  现在又提出38说,在原始资料遗失情况下,不管是40说还是38说,都可以提出资料依据,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应该证明的基本要点
(一) 在所主张的时间,拍摄地有八路军部队驻扎活动;
(二) 在所主张的时间,摄影师本人在拍摄地点。

  根据现有充分资料,我坚持40说

  (一)1940年9月杨成武本人和部队在照片拍摄地

  我于2003年10月发在长城小站的贴子
  
  大鹰,随手取回的资料太棒了作者:老普 2003-10-23发表于 长城小站
翻了一下“杨成武回忆录”,大致记下涞灵战役的几个要点   (1)杨住过涞源(县城)和三甲村,到过东团堡,对地形非常熟悉。
  (2)杨指设在三甲村附近内长城上的一个烽火台;此地离东团堡约7,80华里。
  (3)邱三团经过其中口(涞水)乌龙沟前往东团堡作战。(4)三甲村战斗结束时,杨曾离开指挥所,骑马下山,抵近三甲村。
  (5)涞源县城日军反扑三甲村,杨返回指挥所,与一分区其他领导在烽火台上就可以清楚看到日军向三甲村反扑的情况。
  (6)杨在返回指挥所时曾经越过一条小河。

   上文“杨指设在三甲村附近内长城上的一个烽火台”就是照片拍摄地。杨成武在烽火台上指挥三甲村,东团堡战斗的史实被所有关连文章使用。即扬成武本人确认1940年9月,照片拍摄地的八路军作战活动情况。

  (二)1940年9月沙飞本人在照片拍摄地。

  沙飞摄影集中有两副X家庄戏台的照片,其中一副说明为“三甲村战斗后欢迎日伪军”。史料记载三甲村战斗我军曾经俘虏数十名日伪军,与照片表现的内容符合。三甲村和东团堡为同一战役,杨成武同时指挥。所以沙飞本人拍摄的照片铁证沙飞本人1940年9月随杨指拍摄创作。此论点证据我同样早在此期间4年发表在小站上http://www.thegreatwall.com.cn/phpbbs/showthread.php?id=27849&forumid=1

  拍摄时间作为学术问题可以各自表述,希望坚持38说的观点能提出有力证据。如果38说证据有力,超过上面40说,我放弃40,认同38。
  把时间从40改成38需要慎重,要有很强的证据,如果38说证据不足,而小站展览还是要把照片拍摄时间改成38说。则事实上我们将在见证历史的名义下引入新的混乱,与数年来活动的主观愿望努力不符,我另有考虑。

  先说证据,各自争鸣。


本贴最后一次由老普修改于2005-08-10 12:07:13



本帖由 老普2005-08-10 12:01:59发表


支持40说。分析的有理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1938年,各路部队“忙着”在战火中创造主力兵团
但1938年的战事,似乎与东团堡关系不大?

39年黄土岭后,才是百团大战,三甲、东团?

晋察冀边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可以作为对日反攻作战、收复东北失地的前线阵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和游击战争的蓬勃展开,对其四周日军所占领的铁路线和北平、石家庄、太原等中心城市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日军为消除后顾之忧,遂于1937年11月下旬,以其第5、第14、第109师团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各一部共万余人,从平绥、平汉、正太和同蒲铁路沿线,分8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企图消灭这一地区的八路军,摧毁共产党刚刚建立不久的抗日根据地,以确保其后方和交通线的安全。
晋察冀根据地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实力弱小,经验不足,而它面对的敌人却十分强大。晋察冀根据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晋察冀军区创建以来,在敌后展开了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争,消灭了大量敌人,收复了晋北、察南、冀西等大片国土,被日寇视为心腹之患,企图一面围攻武汉,一面进剿五台。
1938年9月,华北日寇集中第109师团,第26师团,第2、第4混成旅团及伪蒙军1部,共5万兵力,分8路向晋察冀军区大举围攻。其中一路步、骑、炮、空联合7000余人,经曲阳、党城、王快向阜平进攻,妄图破坏我边区政府和军区指挥机关。
部队从平西东西斋堂出发,经紫荆关、涞源、插箭岭、走马驿、倒马关南下,昼夜兼程进至阜平以东的东西庄附近集结。1分区1团、3团、独立1旅、3分区22大队、23大队及骑兵营,担任阻击进攻阜平之敌,歼灭西进阜平之敌于东西庄大沙河滩的任务。10月3日,敌先头部队100余人进至东西庄时,被击退至王快庄。4日上午7时,敌1000多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向我进攻。当敌进到东西庄村前时,埋伏在村北面的1团和村东北面的3团,同时向敌侧翼出击,瞬间,转入巷战和肉搏战,敌人局部溃退。后来,敌人增兵到7000人左右,战斗愈打愈烈。敌数次强攻,皆被我打垮。敌人横尸遍野,我阵地岿然不动。敌人在我英勇打击下渐渐支持不住,便集中所有大炮向我发射毒瓦斯弹,企图挽回败局。我全体指战员虽然都受到轻重不同的毒害,仍坚持战斗。敌我双方在此连续战斗了3天,至5日,残敌弃械遁走。
东西庄战斗共毙敌500余人,伤敌800余人,缴获辎重、给养、枪支、弹药一部。
大龙华围歼战是一场顽强战斗。1939年4月,日寇企图打通涞源至易县的交通线,分割切断我根据地的南北联系,进而对我实施各个击破。于是,向大龙华地区发动进攻。4月17日,桑木师团小林联队木曾中队由易县西进,与西陵警备队250多人及清乡队50多人,进占大龙华构筑工事,并向紫荆关修筑公路,准备长期盘踞。
八路军决心歼灭大龙华和向大龙华增援之敌。为全歼大龙华之敌,分区骑兵营首先袭击了易县县城和易县以北的店北车站。战前,当地群众向我参战部队详细介绍了大龙华的敌情,并争着带路。20日1时,我1团1营和2营7连,在7名地下共产党员的引导下,分路向敌据点摸进。部队迅速接近敌人,剪开铁丝网,冲向敌人营房,各分队均与敌短兵相接,展开激战。
战斗中,共毙敌近400人,俘易县日军指挥官兼警备队队长穴田等11人,俘伪军5人,缴获重机枪3挺,轻机枪7挺,步枪100余支,子弹5万余发,军用器具600多件。特别是缴获了敌50多册完整无缺的极其重要的文件,上交军区后,聂司令员亲自写信上报党中央,并摘要下发部队,对进一步揭露侵华日军推行“大东亚共荣圈”的欺骗谎言和采取“强化治安运动”的清剿手段,更好地开展对敌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难怪被我俘获的穴田坦白地说:“像这样的仗,你们一年能打上几次,日本就要垮台。”
大龙华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打通涞源至易县的交通、切断我南北联系的企图,这是晋察冀军区抗战以来打得比较大的一个歼灭战。
1939年7月8日,满城、大王店、易县、塘湖之敌集兵约7000余人,附各种火炮30余门,以我1分区南北管头、大良岗为目标,分路进攻,以实现桑木师团长“欲扫荡晋察冀边区先肃清满城以北”雨季进攻的罪恶计划。
为了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1分区l团、骑兵营和特务营全部集结于娄山、东西山南、林泉一带,3团集结于西古县与河西一带,独立支队集结于红城、野沃、淇村一带。为防备敌人向娄山迂回,先派特务营、骑兵营进至独乐、钟家店一带监视满城、大王店之敌,其余部队原地不动,静观敌人动作,待机歼敌。
从7月9日~28日的20天战斗中,连日大雨滂沱,山洪暴发,积水成灾,行动不便,供给困难。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广大指战员始终斗志旺盛,与敌英勇厮杀,经历大小战斗19次,共打死打伤敌人1000余,缴获子弹7000余发,打死战马80多匹,并获重要文件若干,毁敌汽车3辆。



本帖由 察哈尔2005-08-10 14:46:47发表



www.thegreatwall.com.cn 提供支持    版本:greatwallv2.0.0
Time: 0.0096480846405029 S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