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活动的一些背景资料:太原会战 |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
五一山西之行,我打算去的地方当中有平型关和忻口,抗战时期在这两地发生的战事是整个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这是有关太原会战的介绍:
1.http://www.phoenixtv.com/home/zhuanti/fhxd/mao/200407/01/284743.html
凤凰网
中日之间曾有二十二次会战,全在中国领土进行,大都在大城市,比如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其中上海曾两度成为战场。
2.http://www.2book.com.cn/search/trainingsearch4.asp?check=yes&intCatid=1705
V.COM.CN
太原会战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和太原保卫战,它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会战。
3.http://www.tydao.com/suwu/kangzhan/tyhuizhan.htm
太原道
太 原 会 战
综述(一九三七年九月至十一月)
山西表里山河,地势雄固,为华北天然堡垒,又是拱卫陕甘西北之屏障。山西东部从一九三五年起,即开始构筑国防工事,主要是从正太路的娘子关及以北的龙泉关、平型关等各主要由东向西的通道地区,构筑成有纵深配置之防御工事。为日后防御日本侵略军进攻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一九三七年夏末;在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指挥下的关东军察哈尔兵团(后称蒙疆兵团)在多伦设立指挥部,以四个旅团附有伪蒙军九个骑兵师由察哈尔(分内蒙古东南部)沿平绥路进犯蒙疆。平汉路之日本侵略车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由怀来经蔚县、涞源向保定策应作战。
中国方面第二战区以各一部在蔚县、平型关间及天镇、阳高进行抵抗,以主力在大同附近集结,准备在聚乐堡与日本侵略军决战。日军自九月五日向西进攻至二十四日,仅二十天,便占领了天镇、阳高、大同、集宁各城市和大片地区。天镇作战失利,追查责任,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伏法。
大同失守后,第二战区接着组织平型关战役,其主力撤至恒山内长城一带防守,第六十一军防守茹越口,第三十五军撤至雁门关阵地,第十七军、第七十三师及第十五军退守平型关、团城口既设阵地,第十八集团军第—一五师进出平型关外,遮断日军后方供应连络线。
日军蒙疆兵团之一部于九月二十一日陷商都、丰镇,续向集宁进攻,其主力攻陷应县、山阴、左云、右玉、平鲁、凉城等地,再向内长城线进攻,以策应第五师团作战。二十八日突破茹越口,中国守军第二零三旅旅长梁鉴堂殉国。日军进陷繁峙,威胁平型关守军后方,第二战区各部遂于三十日夜撤向五台山、代县之线,平型关战役结束。
应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请求,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率蒋介石嫡系部队第十四军、第九军、第八十五师、独立第五旅等部,由石家庄赶来太原以北增援。十月十日卫部集中于忻口附近,会合原第二战区各部,区分为三个兵团。刘茂恩所指挥的第十五军、第十七军、第九十四师为右翼兵团。以王靖国为总指挥、郝梦龄为前敌总指挥、陈长捷为前敌副总指挥所指挥的第九军、第十九军、第三十五军、第六十一军为中央兵团。李默庵所指挥的第十四军所属第十师、第八十三师、第八十五师及晋绥军第六十八师、第七十一师为左翼兵团,归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卫立煌统一指挥。于十月十二日在忻口以北龙王堂、界河铺、大白水、南峪之线占领阵地,进行忻口战役。
日军主力于十月八日后相继攻陷崞县、原平,十三日开始向忻口阵地攻击。中国军队坚守阵地,进行反击,激战至十四日,第二十一师师长李仙洲负伤,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及继任李继程接连阵亡,至十六日,前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壮烈殉国,官兵伤亡极重,战势呈胶着状态。
十月上旬,日军第二、第二军主力向正定钳击,形势严重。第一战区抽出第一军团、第十四军团、第三军、第三十八军等部,转用于娘子关占领既没阵地,归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统一指挥。
日军陷石家庄后,长驱南进。仅以其第二十师团之一部向娘子关进攻,策应其第五师团之攻势。十一日后进攻井陉、砭驴岭,中国守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七师迎击。十四日突进苇泽关、旧关,被第一军团、第三军包围,消灭甚多,困守数据点,赖空投补给。惜中国军队火力不足,未能将其全歼,围攻至二十二日,日军仍负隅顽抗。
十月二十一日,日军被迫抽调第二十师团全部及第一零九师团一部由冀南回援,第二十师团对娘子关再兴攻击,第一零九师团由横口车站向测鱼镇、南漳城前进。中国军队第三军及增援之第四十一军调集未毕,迎击失利。娘子关侧背暴露,退守平定。第二十师团于二十六日陷娘子关,三十日进平定,第一零九师团进至昔阳,平定、阳泉相继失守,日军进逼太原。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命傅作义守卫太原。忻口各部队为免于被围,于十一月二日夜开始撤退,转移太原北郊,终以东山失陷,乃渡汾河西撤。娘子关方面撤下部队到达太原,日军已对太原形成包围,只好分路南移或西渡汾河。
十一月六日,日军第五师团和蒙疆兵团向太原阵地进攻,八日由北城突入,守军向西山突围,太原陷落。日军九日陷交城,接连陷祁县、平遥后停止。中国军队退守子洪镇、韩侯镇、兑九峪。太原会战结束。
参加太原会战的中国军队,于会战结束后,其第十五军、第十七军等部转进于晋东南高平、阳城等地;其第十四军、第十四军团等部转进于翼城、沁水一带。晋绥军各部转进于晋西山岳地带,与日军继续进行不间断的战斗,直至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为止。
太原会战大事记(一九三七年八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
八月二十日
阎锡山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
八月二十二日
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八月二十五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
八月二十八日
阎锡山进驻雁门关内的岭口村指挥对日作战。
八月三十日
第八路军先头部队第—一五师一部在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渡过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九月一日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迎击沿平绥路西进之敌,拟在大同以东的聚乐堡地区组织大同会战;命令第六十一军在天镇、阳高布防,拒止西进之敌;第十九军集结于聚乐堡以南地区;第三十五军集结大同以北德胜堡地区;第三十四军集结于浑源、东井集间;第三十三军布防于广灵、平型关、雁门关一带。
九月三日
日军混成第十五旅团侵入山西省天镇县永嘉堡。
九月四日
日军混成第二旅团集结于天镇以东边界的枳儿岭。
九月五日
日军向天镇中国军队开始大规模攻击。
九月六日
中国军队第六十一军第二零零旅第四零零团失守盘山阵地。
九月七日
中国军队第六十一军第三九九团坚守天镇县城。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彭德怀、徐向前等到代县太和岭口与阎锡山会晤。日军越过天镇县城西进。
九月九日
日军占领阳高县城。
九月十一日
第八路军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
日军占领天镇县城。
九月十二日
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向广灵县火烧岭进犯。
九月十三日
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占领大同。中国军队各部均向内长城城转移。
日军突击广灵洗马店中国军队第七十三师防线。
九月十四日
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突破中国军队第七十三师洗马庄防线,师长刘奉滨受伤,广灵县城当日沦陷。第七十三师向平型关转进。
由大同西进之日军独立第十五旅团占领怀仁。
九月十五日
晋绥军独立第三旅章拯宇在广灵、灵邱交界处的白旷、苟庄子一带阻敌前进。
九月十九日
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进驻繁峙县大营镇,在平型关附近部署中国军队,独立第八旅抢占平型关附近阵地。
第八路军第—一五师挺进平型关东南地区。日军混成第一旅团侵占左云。
九月二十日
日军第五师团第二十一旅团第四十二联队占领灵邱。
九月二十一日
平型关中国军队在平型关部署完毕;独立第八旅扼守平型关,第十七军自东泡池经团城口至西河口占领阵地,第十五军自浑源西河口至应县北楼口占领阵地,第七十三师自平型关至马跑泉占领阵地。
九月二十二日
日军第二十一旅团向平型关、团城口发起猛烈攻击,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日军第二十一联队从浑源到达羊投崖,受到中国军队阻击。
九月二十三日
日军第二十一联队由羊投崖转至棚子沟,企图抄袭平型关侧后。
日军十川支队向浑源方向进犯,以策应平型关作战。
中国军队第七十一师驰援平型关。
九月二十四日
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到达东山底村,协助杨爱源指挥平型关作战。杨爱源、傅作义与第八路军第—一五师高参商定,由第七十一师配合第—一五师攻击平型关之敌。
九月二十五日
日军第二十一旅团在平型关前陷入中国军队包围圈。
第八路军第—一五师在平型关前取得歼灭日军千余人的胜利。
预备第二军郭宗汾部奉命从团城口出击。高桂滋第十七军撤离团城口,日军乘虚而入,郭军未能完成出击任务。
日军混成第二旅团侵占浑源。混成第十五旅团侵占应县。
九月二十六日
日军第二十一联队脱离棚子沟战场,向平型关转进,以支援在平型关正面未能取得进展的第二十一旅团。在蔚县的第四十二联队主力亦于当日到达平型关正面投入战斗。
预备第二军郭宗汾部受到团城口、鹞子涧、东西泡池日军的压迫,退回速回、涧头北山。
傅作义受命指挥平型关中国军队作战。
九月二十七日
日军十川支队(第一联队及大泉支队)抵浑源东南洪水村,以策应平型关战斗。
中国军队第六十一军进抵平型关内齐城村。
九月二十八日
阎锡山行营由太和岭口移驻繁峙县童子崖村。
日军第二十一联队加入平型关正面攻击部队。
日军混成第十五旅团攻占茹越口,第二零三旅旅长梁鉴堂力战殉国。独立第二旅驰援不及,日军进占铁角岭。
日军混成第一旅团占领朔县。
中国军队程继贤第四三四团在攻占鹞子涧的战斗中,全团自团长以下千余人壮烈殉国。
九月二十九日
日军占领繁峙县城。
阎锡山行营转移至五台山。
九月三十日
日军混成第十五旅团占领代县。
阎锡山令平型关及内长城线中国军队全线撤退,并命令王靖国第十九军守崞县,姜玉贞第一九六旅守原平,以掩护中国军队在忻口布防。
阎锡山行营转移至五台县。
十月一日
阎锡山回到太原。
日本统帅部以临参命第一百二十号,命令华北方面军“应以一部兵力在山西省北部作战占领太原”:命令关东军“以一部入列华北方面军指挥下”并应“为以上作战提供方便”。
中国军队第十四集团军卫立煌部奉命驰援晋北。
十月二日
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一旅团占领宁武,混成第二旅团与混成第十五旅团向原平进犯。
中国军队独立第八旅奉命撤离平型关阵地转移五台山。
团城口方面之第六十一军和第七十一师相互掩护撤往砂河,南入五台山。
十月五日
日军对崞县和原平发起大规模攻击。
中国军队第九军郝梦龄部(欠第四十七师)到达忻口。
十月八日
日军攻占崞县,第十九军守城部队伤亡惨重,团长刘良相、石成文阵亡,余部转移至崞县东南山区。
十月十日
日军侵占石家庄。
日军攻占原平,守军第一九六旅大部壮烈牺牲。
第二十七路军(第十四军团)总指挥冯钦哉率第二十七路军、第三军和第十七师教导团向娘子关预定阵地推进。
十月十一日
日军侵占井陉。
第一九六旅旅长姜玉贞率残部五百余人由原平突围出城后,中弹殉国。
日军在忻口防线下王庄前进阵地与中国守军接触。
娘子关战役总指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到达娘子关前线。
十月十二日
日军板垣征四郎以混成第十五旅团和堤支队等右翼队,第五师团为左翼队,部署对忻口的全面攻击。
日军第二十六师团长黑田重德指挥独立混成第一、第二和第十一旅团,决定攻占归绥。
原定增援晋北作战之第二十六路军(第一军团)孙连仲部回援娘子关。
日军川岸文三郎第二十师团向娘子关发起全面进攻。
十月十三日
日军对忻口守军展开全线攻击,在中央地区强渡云中河,占领南怀化,与第九军展开激战,左翼占领阎庄,与左翼第十四军在大白水村展开激战,右翼强渡滹沱河,与右翼第十五军在东西荣华展开争夺战。中国援军第三十五军、第六十一军相继到达忻口前线。
日军占领绥远武川县。
娘子关前线日军攻陷旧关,续攻雪花山。
十月十四日
日军混成第一旅团攻占归绥。
中国军队反击占领南怀化东北高地之敌,第二十一师师长李仙洲、新编独立第四旅旅长于镇河相继负伤。
第三十五军第二一八旅克服云中河北之弓家庄,旅长董其武负伤。第六十一军第二一七旅进抵下王庄。
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第六一四团团长代理独立第五旅旅长李继程接连殉国。
十月十五日
中国军队第二一七旅与第二一八旅攻击中泥河、东泥河。
日军集中坦克三十余辆、炮百余门,在空军掩护下向忻口左翼大白水阵地猛攻,守军李默庵、刘毅两师奋勇迎击,战况激烈。忻口以西之南怀化陷落。
十月十六日
忻口中国守军中央兵团对盘据南怀化之敌发起总攻,中央兵团前敌总指挥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壮烈殉国。第六十一军军长陈长捷接替郝梦龄指挥中央兵团各部队。郭寄峤任第九军军长,孔繁瀛任第五十四师师长。
第二一八旅攻克旧河北村,歼敌炮兵一部。
抵达龙泉关第九十四师及第三十八军第五二九旅奉命驰援忻口。第九十四师部署于龙王堂,第五二九旅部署于忻口中央地区。
十月十六日
日本华北方面军命令第一军以一部突破正太线中国守军阵地进入榆次,以便于第五师团攻占太原;命令第一零九师团一部列入第一军指挥,协助攻占太原。
日军攻占包头。
十月十八日
日军在强大飞机、大炮掩护下争夺 204高地,一昼夜阵地易手达十三次,经猛烈格斗,日军未能占领阵地。
十月十九日
日军第二十师团川岸文三郎除以右纵队攻击娘子关外,以左纵队沿测鱼镇、石门口大道抄袭娘子关侧背。
第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七六九团夜袭日军阳明堡机场,炸毁敌机二十四架。
十月二十日
日军第五师团第九旅团第四十一联队为主力,组成国崎支队调往上海。
十月二十二日
日军萱岛支队到达忻口战场,增援第五师团。
连日来敌机轮番滥炸红沟、南怀化间中国守军阵地,并集中炮火轰击。
十月二十四日
中国军队以第四十一军孙震部第一二二师经阳泉开赴马山、东四村一带。
十月二十五日
日军第二十师团左纵队攻占平定县东四村,第四十一军在东四、马山一带受创。
十月二十六日
日军攻占娘子关。
十月二十七日
日军第一零九师团第一三六联队一个大队增援忻口。
中国守军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二师撤至白羊墅,第一二四师在平定西郊与敌遭遇。
十月二十九日
日军侵占平定县城,由第一零九师团组成之昔阳支队进占九龙关。
日军独立混成第一旅团和机械化步兵联队与第一零九师团第一三六联队另一个大队增援忻口。
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移驻马首,第一军团长孙连仲撤至寿阳。
日军昔阳支队(第一零九师团第三十一旅一部组成)侵入昔阳九龙关。
忻口红沟血战两旬,迫敌退南怀化东麓,敌我横尸遍野,无法清埋。
十一月二日
中国军队奉命自忻口全线撤退。历时二十三天忻口战役,歼灭日军达三个联队。
十一月三日
日军华北方面军命令第五师团指挥攻取太原。
日军越过忻口向南侵犯。
黄绍竑命令娘子关前线中国军队向太原方向转移。
十一月四日
北路日军突破石岭关。
阎锡山率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山西省政府撤离太原。
十一月五日
北路日军包围太原,东路日军侵占榆次北上。
阎锡山行营转移至交城。
十一月六日
日军开始围攻太原。
十一月七日
阎锡山行营转移至隰县大麦郊。
十一月八日
日军侵占太原,傅作义率第三十五军及其他守军突围向西山转移。
十一月九日
日军进占交城。
十一月十日
日军进占平遥。
十一月二十三日
阎锡山行营转移至临汾。
太原会战结束。
太原道 http://taiyuandao.126.com 扫校制作 ( 2000-03-19 )
中国军队开赴忻口
摘自《晋绥抗战》,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
4.http://army.news.tom.com/war/famouswar/china/victroy/victroy-013.html
tom.com 易趣军事
太原会战
1937年9~11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太原地区的作战。
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发展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
平型关伏击战 9月21日,日军第5师先以两个步兵营从浑源翻越高山南下,袭击守军第17军侧背,23日占领团城口;再以第21旅由灵丘南进,从正面进攻平型关,遭守军第33军第73师抗击,24日又增兵猛攻。傅作义率预备军2个师增援,日军攻击受挫。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奉命以一部袭击灵丘、涞源敌后,以主力3个团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有利地形伏击日军。9月25日,板垣师第21旅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由灵丘向平型关前进,在预伏地区被歼千余人,汽车被毁百余辆(见平型关战斗)。察哈尔派遣兵团以混成第15、第2旅东进策应,27日进击茹越口,守军第34军第203旅坚决抵抗,旅长梁鉴堂阵亡,次日茹越口陷落。察哈尔派遣兵团进占繁峙,威胁平型关侧背。30日夜,平型关守军奉命撤向五台山。日军遂陷平型关,西进至代县。
忻口会战 阎锡山下令将所部撤向忻口组织防御。忻口右托五台山,左倚云中山,地势险要,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10月1日,日军统帅部命令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和察哈尔派遣兵团进攻太原。同一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第14集团军(卫立煌部)至忻口与日军会战。阎锡山部署第14集团军及配属部队共8个军为中央集团军,由卫立煌指挥,在忻口正面组织防御;第18集团军(欠第120师)及第101、第73师、新编第2师为右集团军,由朱德指挥,在滹沱河南岸罗圈沟、峨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左翼;第6集团军2个师1个旅及第120师为左集团军,由杨爱源指挥,在黑峪、阳方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右翼;第34、第35军为预备集团军,由傅作义指挥,控制于定襄、忻县地区。10月2日,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2旅从代县向崞县(今崞阳镇)进攻,第19军坚守一周,9日崞县陷落;混成第15旅4日绕过崞县进攻原平,第34军第196旅旅长姜玉贞率官兵与敌肉搏,伤亡殆尽。日军12日攻占原平,进逼忻口。
12日,卫立煌调整部署:以郝梦龄指挥第9、第19、第61、第35军组成中央兵团,守备忻口山岭及其左侧川道;以李默庵指挥第14军和第71、第66师等组成左翼兵团,控制云中山;以刘茂恩指挥第33、第17、第15军组成右翼兵团,控制五台山。部队展开于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一线。10月13日,板垣指挥5万日军向忻口进攻,以第5师为左翼,主攻南怀化;以混成第15旅、堤支队(相当于营)为右翼,进攻大白水;以混成第2旅、大泉支队(相当于营)担任内长城二线守备。第5师集中飞机30余架、重炮40余门、战车50余辆掩护步兵猛攻;中央兵团据险扼守,士气旺盛,炮火猛烈,忻口岭连日鏖战,南怀化阵地几失几得,战况惨烈。10月16日,中央兵团实施反击,争夺南怀化高地,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骐、独立第5旅旅长郑廷珍奋勇督战,以身殉国,相继由第61军军长陈长捷、第19军军长王靖国接任中央兵团总指挥,始终坚守忻口阵地。
其间,八路军相继在灵丘、广灵、蔚县、平型关、宁武、雁门关袭击日军后方,配合忻口正面作战。19日夜,第129师第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毁日机24架。日军在忻口伤亡2万余人,作战不利,日华北方面军于22、27和29日先后增调3个团驰援,始终攻不下南怀化,乃转攻大白水。忻口会战正酣,晋东娘子关失守,日军西进威逼太原。11月2日,忻口守军奉命退守太原。
娘子关防御战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令第一战区部队一部转入晋东娘子关地区组织防御,正面为第17、第30师,左翼为第14军团,右翼为第3军,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负责指挥。10月11日,日军第20师占领井陉,以一部攻娘子关正面,主力绕道于13日攻陷旧关。阎锡山急令增援晋北之孙连仲率第26路军回援娘子关,组织多次反攻,歼日军一部,但未夺回旧关。21日,日军第20师师长川岸文三郎得第109师一部增援,继续在航空兵支援下正面进攻娘子关,掩护第20师左右两个突击队向南运动。第20师辎重部队行经七亘村,先后两次遭八路军第129师伏击。26日,日军左突击队约4个营经测鱼镇南侧突破第3军防线,绕到娘子关和新关侧后。娘子关守军是日全线撤退,日军沿正太铁路(石家庄-太原)向西追击,并击退第41军的阻击,11月2日占寿阳。日军迅速逼近榆次,危及太原。4日和7日,日军第20师直属队在广阳山地又遭八路军第115、第129师各一部的伏击。
太原保卫战 11月4日,阎锡山任命傅作义为太原城防司令,卫立煌为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决心以忻口撤退的部队占领太原北郊阵地,以娘子关退下的部队防守太原东郊,以刚增援的第13军推进榆次待机夹击日军,以第35军等残损的7个旅担负城防。然而两线撤退的部队尚立足未稳,日军即跟踪而至,部队秩序混乱。5日东路日军占榆次,6日北路日军进抵太原城垣,7日两面日军协力攻城。战至当晚,守城官兵仅存2000余人。8日夜日军突破城垣,傅作义率部突围,9日太原沦陷。
是役,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八路军在会战中有力地配合友军作战,平型关伏击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惟娘子关方面防范疏漏,被日军乘虚而入,致会战失败。
本帖由 狄仁杰 于2005-04-25 22:47:30发表
|
忻口战役 |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
从时间上说,平型关伏击战发生在忻口战役之前,但我这次可能先去忻口,所以把忻口的资料先贴出来。
5.http://www.xibaipo.com/kzh59/news/31/2004913144409.htm
红色旅游网
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二十一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6.http://www.xibaipo.com/98/2004-3-30/news2004330125535.htm
红色旅游
忻口战役遗址:忻州市高城乡忻口村北红崖湾
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忻州市高城乡忻口村北一里处的红崖湾,距忻州城区25公里。忻口战役发生在1937年10月初到11月4日,在抗日战争史上是中国军队抵抗日寇进攻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忻口战役遗址,在忻州市北境的忻口村一带。忻口是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重要屏障。它依山傍水,铁路、公路从中通过,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略华北,其主力一部五万余人,兵分两路,自大同、平型关会师雁门关,直向忻口扑来。为了保卫太原,国共两党、两军密切合作,从各地调集十万余众,及时组织忻口会战,抗击侵华日军。
忻口战役从10月11日开始。敌人利用飞机、大炮、坦克等优势武器,向忻口守军猛攻。中国军队士气高昂,坚守不懈。双方为争夺忻口西北的 204高地,一昼夜易手13次之多,敌我多次进行白刃肉搏。进攻南怀化的日军曾三易联队指挥官,仍不能把忻口防线突破。为打击与牵制进攻忻口之敌,八路军于敌人进攻忻口之前,即深入敌后,于平型关重创日军。在忻口战役进行期间,又将主力分布于进攻之敌的两翼及侧后,奇袭雁门关,火烧阳明堡,不但断绝了敌人通往后方的交通运输线,又捣毁了敌人20多架飞机,大大减轻了忻口正面守军的压力,使整个忻日战役得以坚持23天歼敌万余人。
忻口战役遗址主要有:忻口战役纪念碑、战备窑洞、郝将军指挥所及日军所造的罪证碑等。
忻口战役纪念碑
在忻口村北1里处的公路旁、战备窑洞前,1986年忻州市人民政府立。石碑上款书;“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战备窑洞
在忻口村北的后沟至红崖湾,1935年至抗战爆发前,用款11万余元,共筑成窑洞47孔。每孔窑洞宽约3米,高约4米,深约20余米。石头水泥结构。洞门若城门状,门洞之上有石垛,垛下有“第X号”字样的横匾。忻口战役进行期间,中国军队充分利用这些窑洞,指挥作战、储放军火、安置伤员、隐藏战马,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郝将军指挥所
即郝梦龄将军的指挥所。忻口战役开始以后,前敌总指挥部设在忻口后沟的第九号战备窑洞内,总指挥兼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将军曾在这里指挥作战。10月15日夜,郝将军偕同第54师师长刘家骐从这里出发,奔赴前线指挥作战,同在疆场壮烈殉国。
罪证碑
是指日军侵占忻口后,分别于忻口村和下王庄村的公路旁,为炫耀其“战迹”所立的两通石碑。立在忻口村东公路旁的石碑上书“忻口镇战迹”;下王庄公路旁的石碑上书“忻口镇战迹”(正面)“昭和十三年一月北川部队建之”(背面)两通石碑,这无疑都是日军侵华的罪证。
由忻州区沿北同蒲铁路北行25公里,我们便来到一个具有重大纪念意义的地方——忻口。
忻口坐落于忻口山之断阙处,素为忻州的北门户。汉高祖刘邦平城解围后,率军返回到这里,十分高兴,所以将这一地取名为忻口,从此筑城设险,成为重要军事防守地。北齐、北周以及五代时期,都是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争夺的关口。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忻口战役就发生在这里。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侵华日军主力由河北进入山西,打算进占太原。在民族危机的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与国民党建立了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军队同时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迎击日军的猖狂进攻。经过国共双方高级领导会商,决定举行忻口会战,由国民党军队担负正面攻击,共产党军队担负外围作战,在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统一指挥下,抵抗日军沿北同蒲线南下。
忻口战役从1937年10月11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历时23天。国共两军亲密配合,浴血奋战,不断击退日军疯狂的进攻,显示了中国人民坚强的抗战决心和伟大的抗战力量。战场上,国民党一些高级将领亲临前线,为国捐躯;一些将领身负重伤,不下火线,谱写了一曲曲英勇雄壮的民族之歌。23天的战斗中,歼灭日军近万人,在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忻口战役的遗迹保存至今的有:距忻口北半公里的红崖湾的15孔窑洞,那是当年抗战将士临时居住地,其中第9号窑洞为国民党将领陈长捷的指挥所,第6、第7号窑洞还分别书有“办公室”、“民国二十六年夏日第二十五团二营”等字样,当是团、营驻地。另外,还有国民党军队坚守的204号高地。全部遗址范围南北约500余米,东西约1000余米。
忻口战役遗址把你带入了当年抗日的战场,当你面对着先烈洒下的点点血迹,战场上遗留下的弹头,你一定会在心中默默祈祷,先烈们,你们安息吧,后辈人一定会继承你们的遗志,保卫好国家的安全。
忻口战役遗址,位于忻州市高城乡忻口村北1里处的红崖湾,距忻州城区25公里。1937年10月初,坂垣征四郎指挥日军第五师团主力和关东军第一、十二师团等共5万人,由晋北代县分路南下,进攻平原、忻口,准备直趋太原。中国国民政府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为前敌总指挥,统率以刘茂恩为指挥的第15、17、33军为右翼兵团,以郝梦龄为指挥的第9、19、35、61军为中央兵团,以李默庵为指挥的第14军和66、71、85、15师为左翼兵团,在忻口以北的龙王堂、南怀花、太白水、南峪一线布防。10月13日,日军主力在战车、飞机配合下,采取中央突破战法,猛攻忻口西北侧阵地。中国军队在南怀花、红沟等地顽强抵抗,白刃肉搏,阵地多次失而复得。16日,中国第9军军长郝梦龄,54师师长刘家麒在红沟西北高地督战时殉国。与此同时,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派出九个团深入敌后,切断平型关至张家口的运输线,有力地配合了友军的正面作战。22日,日军华北方面军急调萱岛支队增援,24日使用毒瓦斯、燃烧弹再次发动进攻。26日,娘子关失守,日军占领寿阳,沿正(定)太(原)路西进,威胁太原。11月2日,卫立煌下令部队转移阵地,固守太原,忻口遂失。是役国共两军密切配合,阻敌23天,据国民政府战报宣布,消耗日军二万余人,中国军队也有很大伤亡。
忻口村北半公里的红崖湾现存当时作战所挖窑洞15孔,当年激战的240号高地及附近经常发现生锈的枪弹、手榴弹及遗骸等,遗址范围南北约500米,东西约1000米。
忻 口 会 战
忻口、太原会战是平津失陷、淞沪会战开始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二战区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这次会战从1937年 9月13日——11月 8日,历时近两个月。会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五师主力和一二九师一部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正面会战。但由于国民党指挥无方,作战不力,终于失去了忻口、太原。从此,华北屏障不复存在。华北正面战场无战事,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逐渐成为华北抗战的主体。
一、日寇进犯晋北
平津失陷后,华北日军兵分三路:一路沿平汉路南犯,进窥河南;一路沿津浦路南下,进犯山东;一路则沿平绥路西犯,进犯晋、察、绥,并把战略进攻的重点指向山西。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部,太行、吕梁、恒山、中条四山环绕周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素有“华北之锁钥”之称,是华北天然堡垒。中国军队若能固守山西要地即可对侵入华北平原之敌侧背造成严重威胁。日军为确保对平津地区的占领,解除侧背之忧,图谋进一步南侵,也力求控制山西。在这两军必争之地,一场麈战势在必然。而省会太原扼正太路、同蒲路之交会点,为控山带河之重镇。北部有忻口为其屏障,外有娘子关、平型关、雁门关等内长城隘口连接环卫。中国军队如能守住这一战略地带,就可以确保山西,威胁平津日军侧背。
1937年8月,日军组编“华北方面军”序列,以寺内寿一为司令官,并以主力第五师团担任主攻太原的任务。此外,还专门成立了以东条英机为司令官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配合第五师团的行动。 8月下旬日军攻陷察哈尔省平绥路各据点后,日军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军主力和第五师团随即将兵锋指向晋北的天镇、阳高,叩山西门户大同。 9月10日,日军攻占阳高和三千户岭,天镇失去屏障,军长李服膺弃城而退,打乱了阎锡山大同会战的计划,李服膺因此被枪决。日军占领天镇等地后,即调集主力围攻大同。阎锡山下令弃守大同,集中兵力在内长城一线设防。 9月12日,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军兵不血刃占领了大同。9月13日,日寇分兵沿同蒲路南下直扑太原。
同时日军第五师团在占领察南要地阳原、蔚县后,突破晋察省界,向山西重镇广灵进攻。中国军队被迫退守神池、雁门关等内长城一线,凭借天险阻止日军第五师团由察省西侵。为确保山西天然堡垒,中国空军 4个中队北上支援作战,并确定朱德第十八集团军归第二战区指挥。9 月14日,日军攻占广灵。15日中国第二战区调整部署:右路军总司令杨爱源,副总司令孙楚,下辖第三十三军、第十七军;左路军总司令傅作义,下辖第六十一军、第三十四军、第三十五军、第十九军;预备军为第七十一师、第七十二师。全军在灵丘南方山地,经恒山、凌云口、北楼口、狼峪、茹越口、广武镇、阳方口至利民堡一线占领阵地,拒阻敌人,预备军控制繁峙、代县。
日军在占领广灵后,立即分兵向灵丘、浑源追击。虽然中国军队顽强抗击,但17日日军攻占浑源,20日攻占灵丘。中国守军腹背受敌,难以持久,被迫向平型关一带转移。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平型关的险要地形阻击敌人。从9月21日—— 29日,中国正面守军在平型关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双方损失都很大,但日军攻势更加猛烈,阵地数次易手,战事呈胶着状态。此时八路军—一五师曾奉命增援灵丘,灵丘失陷后,—一五师于 9月25日在平型关取得伏击日军的巨大胜利,一日之内歼敌千余人,缴获辎重无数。平型关大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也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但是,9 月28日,日军攻占了茹越日,中国军队退守繁峙以西的铁角岭。日军又跟踪而来,经过血战,铁角岭失守,繁峙也于当夜失陷。平型关中国守军后路被断,情势危急。为免遭包围,中国军队放弃平型关,向五台山的代县、雁门关至阳方口之线转移。日军在占领茹越日、铁角岭、平型关之后,会师于繁峙,于10月 1日联合攻占代县,进攻绥远的察哈尔派遣兵团另一部则于9月28日攻占朔县,30目越过阳方口,向晋北交通要点宁武进攻。至此,中国军队内长城防线又被敌突破,日军逼近忻口。
二、忻口大会战
忻口为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是保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保卫太原,国民党第二战区指挥部集中 6个集团军,共31个师、13个旅,约28万多人,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任前敌总指挥,组织了忻口会战。具体兵力部署为;以第九、十五、十七、十九军及第十四集团军等部组成中央兵团,由卫立煌副总司令指挥,负责守卫蔡家岗、灵山、南怀化、阳明堡一线阵地;以第十八集团军(除一二零师)、第七十三师、第一零一师等部组成右翼兵团,由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守卫五台山一线阵地;以第六十八、六十一、一二零师及独立第七旅等组成左翼兵团,由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指挥,防守黑峪村迄阳方口一线阵地;以第三十四军、三十五军和第六十六师等部为预备队,由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指挥,在定襄、忻县一带策应各方。日军参加忻口会战的兵力共约 3个师团,7万余人,并配有350多门大炮,150多辆战车和300架飞机。
10月1日,日军千余人向阳明堡进攻,与中国第十九军一部发生激战,并侵入阳明堡。2日,在飞机、大炮配合下进攻崞县。4日,日军混成第十五旅团从崞县以西迂回,向原平镇猛攻。此时,从平汉路石家庄调来的卫立煌部还没有赶到,由五台山向忻口转移的晋绥军两天后才能到达,形势十分危急。为使主力部队有充裕时间集结忻口与敌决战,第二战区司令部命令中国守军死守崞县、原平,以待后续部队到达、5、6两日,日寇集中炮火对崞县中国守军猛烈轰击,阵地几乎完全被炸。第十九军第四零七团官兵伤亡极为惨重。7 日,围攻崞县的日军增加到五、六千人。日军以飞机20余架、野重炮30余门对县城狂轰滥炸 6个小时,北城墙被毁,第四十一团伤亡殆尽,敌人乘机突入。东西城墙守军奋勇夹击,与敌人展开巷战肉搏。入夜,中国守军各级军官亲自率军堵击敌人,日军有增无减,局势无法挽回。8日,王靖国军长不得不率余部突围,崞县陷落。
原平镇守军为姜玉贞第一九六旅。为使主力能完成在忻口的集结,第二战区长官部命令他“虽剩一兵一卒,也得在原平死守七天(从10月 1日起)”。在部队由代县向原平转移的途中,日军已经在背后追赶了。在距原平还有20里的地方,姜旅即与敌第十五混成旅接火,且战且退。在原平镇外,姜玉贞命令所部构筑工事,死守铁路和公路。日军凭借优势装备,在飞机、重炮、战车的配合下,向原平发起猛攻。姜玉贞亲临指挥,敌人多次进攻被打退,姜旅伤亡日益惨重,阵地逐渐缩小,日军形成对原平的包围态势,最后,姜旅不得不退入城内。到第 7天,日军从城东北角突入,占领城的东半部,与姜旅隔街相抗。这时,姜玉贞又接到命令,命他再守 3天。他当即表示:“誓死抗战,无令不离斯士。”10月 8日崞县失守后,大量日军围援原平,城的西北部也被攻占。此时姜旅的五千人,还只有二、三百人 ,被围困在城东北角 ,但将士们毫无惧色,在姜玉贞率领下与敌展开巷战,短兵相接,逐院争夺。一直坚持到10月10日子夜,完成了守城任务。之后,姜玉贞率余部突围,不料,在城外被敌炮弹击中,以身殉国。此次战斗,姜玉贞旅与敌血战10天,以劣势之军抗击强寇,几乎全部壮烈殉国。11日,日军占领原平。
崞县、原平失陷后,忻口完全处在日军直接攻击之下。忻口位于同蒲路要地忻县以北,右靠五台山脉,左依宁武山脉,两山之间是一片河谷,河谷中有一座数十米高的土山,山上筑有半永久性的防御工事。10月12日,第二战区司令部重新调整部署,调傅作义的预备兵团加入中央兵团作战,与敌继续在忻口一线作战。13日,日军调集五千余兵力,在飞机、大炮和战车掩护下向忻口中央阵地——南怀化猛攻,试图实施中央突破。在日军的猛烈进攻下,南怀化阵地几乎被夷为平地。中国守军虽身陷焦土,仍英勇杀敌,激战至深夜,阵地13次易手,终于将突入南怀化之敌包围歼灭。14日,日军增兵数千,再次猛攻南怀化阵地,中国守军与日寇展开更为激烈的战斗。右翼中国守军第十五军与敌战至傍晚,将日军一部赶至灵山脚下;左翼第十师则将敌一部击溃,收复了旧练庄等地,但南怀化主阵地陷于敌手,防线上出现破口,拉锯战愈加惨烈。
10月15日,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部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歼灭敌人,收复中央阵地,调第九军、第二十一师等部约 5个旅兵力在中央兵团总指挥、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的指挥下,向日军占领的阵地发起反攻。中国军队从正面出击,从三面围攻敌人。在阵地前,郝梦龄军长对士兵讲话:“先前我们一个团守这一阵地,现在我们剩下一百多人,编成一个连,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就不算完。我出发前,已在家里写下遗嘱,不打败日寇决不生还。现在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先退,你们不论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论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大家敢陪我在此坚守阵地吗?”全体士兵齐声回答:“誓死坚守阵地!”他高兴地说:“好,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然后挥笔疾书:“站在哪里,死在哪里”八个字,晓谕全军将土。16日凌晨 2时,反击开始。在郝梦龄的指挥下,中国军队连克几个山头,到5时许,天色微明,郝梦龄急于赶到第5旅的前沿阵地指挥作战,官兵们告诉他,前面有一段路被敌人火力封锁十分危险,劝他写书面命令派人送去,郝军长说:“瓦罐不离井口碎,大将难免阵前亡。”说罢毅然向前沿阵地奔去,在穿过离敌仅二百米的阵地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9岁。同时牺牲的还有五十四师师长刘家祺,接着独立第五旅旅长郑连珍也阵亡殉国。郝梦龄军长原率部驻扎贵阳,国难当头,请缨北上。此前他对妻子说:“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日寇侵占东北,人民无不义愤填膺。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们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应该去抗战,应该与敌人拼。”当他率部途经武汉与家人告别时,对儿女们说:“我爱你们,但是更爱我们国家。现在敌人天天在屠杀我们的同胞,大家都应该去杀敌人,如果国家亡了,你们也没有好日子过了。”他不忍看到行前家人哭哭啼啼,便悄悄写下遗书,让孩子们日后拆阅。他写道:
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教调,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
在忻口阵地前沿,他对军官作战前动员,他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长官?此谓我死国活,国活我死。”
在决战前夕他给妻子的信中说:“此次抗战,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最后关头,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为争取最后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界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我既牺牲后,只要国家存在,诸子女教育当然不成问题……余牺牲亦有荣。为军人者,为国家战亡,死可谓得其所矣!” 10月16日郝梦龄以身殉国,实现了他为国家、民族而战的夙愿。郝梦龄牺牲后,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追赠他为陆军上将,以示褒扬。1938年 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追悼抗敌阵亡将土大会上称赞郝梦龄等是中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证明“中华民族决不是一群绵羊,而是富于民族自尊心与人类正义心的伟大民族”。
由于忻口中国守军的勇敢作战,日军自10月13日开始进攻忻口中央阵地,到10月底,双方激战半月之久,日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些地区。
在正面守军顽强抗击敌人的同时,我左右两翼兵团则在五台山及宁武山区对日军后方不断袭扰。10月14日,第十八集团军一二零师与独立第七旅配合,一举收复宁武县城。15日,该军又在广灵、灵丘一带歼敌百余人,并收复广灵。19日,第十八集团军一二九师一部夜袭日军阳明堡飞机场,歼敌百余人,炸毁飞机20多架,使猖狂的日军在忻口会战中损耗了空中优势。我左右两翼部队对敌人的袭扰,尤其是第十八集团军挺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迫使日军以相当兵力回守后方,有利地支援了忻口正面的战斗,正是这种有效的配合,在10月底之前,日军虽多次发动进攻,但忻日阵地终未能被其攻破,而且中国军队还能数次发起反攻,歼灭敌人。
日军在忻口附近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进展甚微,于是在10月中旬派兵沿正太路向太原进攻。驻守在正太路娘子关隘口的中国守军是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所部。自10月11日开始,日军与中国守军在正太路及娘子关周围地区进行战斗。14日,中国守军在娘子关附近得到孙连仲所部的增援,立即对进犯之敌进行反 ,当日即毙敌数百名。15日,又将侵入关沟之敌1500多人大部歼灭,并于次日拂晓发动全线进攻,与敌血战肉搏,痛歼敌军。但到19日,日军援兵大量增加,并得到飞机、火炮的有力配合,中国军队虽继续奋勇战斗,终因力量悬殊,逐渐转为劣势。26日,娘子关遂被日军攻陷。娘子关失守,忻口中国守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况。11月 2日,第二战区司令部不得已下令忻口守军撤退,保卫太原。洒满中国将上鲜血的忻日于当日被日军占领,战事转向太原。
三、太原保卫战
日军在忻口和娘子关得手以后,立即左右夹击,逼近太原。在保卫太原的问题上,第二战区司令部发生了分歧,副司令卫立煌认为太原孤城难守,会上一言不发,另一位副司令黄绍竑则回避作战,想保存实力,在阎锡山的坚持下,第二战区司令部命令傅作义为太原城防司令,负责保卫太原。同时命令卫立煌率忻口部队向太原周围地区转移,协助傅作义固守太原。但从忻口退下的部队秩序极为混乱,没有来得及占领太原城以北的阵地就被敌人追军打败,溃军纷纷渡汾河西逃。晋东日军自10月26日起,连续攻占平定、阳泉、寿阳、榆次等地。11月7日,日军先后到达太原城郊,太原城陷入日军的重重包围之中。
自11月8日清晨开始,日军在飞机大炮和装甲车的配合下,从东、北两面猛攻城垣,北城楼被击中,火焰弥漫,太原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三丈高的城墙被炸得不足两丈。到 9 时许,东北、西北两处城角被敌密集炮火轰塌,随后,东、北两面城墙也被轰开十余处破口,敌步兵在枪炮掩护下向城中猛冲、守卫在太原城内的中国军队,身陷焦土、誓死不退。一面拼杀攻城之敌,一面将城墙各口封锁,并逐巷肉搏,歼灭入城之敌。但到入夜,日军突然向城内空降兵力,内外夹击,西、南两城区中国守军被敌击溃。中国守军因连日血战,已寡不敌众,城防司令傅作义泪流满面,只好下令仅存的 2000 余将士由大南门突围,向晋南转移,太原于当日失守。
忻口、太原会战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在这次会战中,国民党将士与八路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伤亡10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 2万余人,创华北战场歼敌之最新纪录。忻口太原会战,也打乱了日本侵略者妄图速战速决迅速灭亡中国的阴谋,支援了平汉路中国守军的作战,为平汉路中国守军集结、南撤赢得了时间。战斗中涌现出郝梦龄、姜玉贞等壮烈殉国的英雄将领,所有这些,都极大地鼓舞了我抗日军民同万恶的日寇进行殊死战斗的勇气和信心。
本帖由 狄仁杰 于2005-04-25 22:50:24发表
|
平型关战役之1 |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
平型关战役是整个太原会战的组成部分,115师的平型关伏击战又是整个平型关战役的组成部分,局部的胜利振奋人心,但未能改变整个战局失败的命运。怪谁?
7.http://www.guxiang.com/lishi/shihua/jinghua/200403/200403310002.htm
故乡
广角扫描平型关战役
wenjunq
太原会战是抗日战争开始后,紧接“813”淞沪会战之第二次大规模会战。除会战开始时间略迟之外,全部战役均与淞沪会战同时进行。更具特色之处在于,这是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抗击日寇的唯一战事。
以太原会战的作战顺序,可分为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晋西战役等六次战役。也有把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合称晋北战役;晋西战役单独列的。无论何种划分,其核心战役为忻口战役,作战最为激烈。其余各次战役均作为忻口战役之辅助作战。会战正式展开于1937年9月1日,以太原失陷的11月9日为基本结束。晋西战役则是太原会战的尾声及延续,断断续续战至1938年春。
1,战役前概况: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爆发。宋哲元的第二十九军虽然顽强抗击,终于无法抵挡。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沦陷。8月8日,日寇以独立第11旅团进攻南口、以中国驻屯军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进攻张家口。汤恩伯率第十三军第89师坚守南口七天,予敌大量杀伤之后退守居庸关内阵地。16日,日军第5师团及第20师团一部加入战斗。而奉命增援的卫立煌第十四集团军与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因日军层层阻击兼之洋河水暴涨未得及时赶到,第十三军凭借居庸关阵地激战17天,以伤亡二万九千人的代价,毙伤日军近万。汤军且战且退,27日日军占领延庆、怀来。而张家口守军在顽强抵抗日军进攻后,终于不支。旅长马玉田、李金田相继殉国,8月27日张家口失陷。居庸关一带国军第十三军腹背受敌,为免遭日军合围全歼,主动撤退。
日军不断增兵,8月21日分别在平汉路北段、津浦路北段开始进攻。平汉路北段以刘峙为总指挥,辖五个军另加两个师抗敌。当第二十六军阻止了日军攻势之时,刘峙却下令后撤,接着下令放弃保定、邢台、邯郸、安阳等重镇,特别是石家庄的弃守,这使得日军立即得以进攻晋中,直接威胁忻口战役国军后背。刘峙被举国咒骂为“逃跑将军”,却因为是蒋嫡系,仅以调洛阳任第一战区副司令职了事。
津浦路北段大同小异,蒋任命冯玉祥为第六战区司令,辖其老部下宋哲元、韩复榘、庞炳勋之以及东北军一部共七个军抗敌。但这些宋、庞、韩以害怕冯玉祥收他们的兵权为由,不听冯之指挥,结果各自为阵导致溃退,日军进抵黄河北岸,直接威胁济南以及胶济铁路。随后日军渡河进攻,韩复榘在几天内丢失山东省大半,次年1月11日被捕,24日被枪决。此举有效地震慑了那些保存实力、不顾大局的地方将领,乃后话。
太原会战就是在上述局面下进行的。1937年8月20日,阎锡山被任命为第二战区司令长官,28日进驻雁门关内岭口村指挥对日军作战。9月1日,时任关东军参谋长的东条英机亲自指挥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开始进攻晋绥,太原会战拉开帷幕。
首先打响的是天镇战役。该役由晋绥军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任总指挥,独立阻击日军。阎锡山企图用六十一军阻击赢得时间,以便部署其他部队:傅作义的第三十五军后撤至雁门关内构筑阵地;高桂滋的第十七军、刘奉滨第七十三师退守平型关既有阵地;第十四集团军司令卫立煌正率中央军第十四、第九军携第八十五师、独立第五旅昼夜兼程从石家庄赶来;其他各路军队亦从不同地域向忻口一带集结之中。
但第六十一军刚由第六十八师改编而成,仅辖101师和独立200旅。仅以如此微薄兵力抗击日军精锐部队,本身就是阎锡山的部署失误。而他的亲信李服膺战前未召开任何军事会议,研究敌情;战斗进行时他也没有到过火线鼓舞过士气。阎锡山本拟以他的部队坚守天镇、盘山、阳高,以掩护傅作义第三十五军、王靖国第十九军赵承绶骑兵第一军到大同一带准备与日军决战。
第六十一军于八月底进入天镇、盘山、阳高一线既设阵地布防,李服膺发布《告全军官兵书》,号召该军官兵于国家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精诚团结,同仇敌忾,不怕牺牲,一定要拼死完成抗日任务。九月初,日寇开始进攻,阎锡山电令六十一军:“在原线坚守三天,拒敌西进。”该军仅以单兵掩体抗击日寇飞机、坦克配合下的进攻,牺牲惨烈。
到第四日,阎锡山又电令:“续守三天,掩护大同会战。”李服膺仓促率幕僚人员进抵天镇城西村庄指挥作战,不断请求支援。但因日寇完全出乎阎锡山预料,绕开大同沿板垣一年前借旅游五台山为名侦查的路线,直接指挥其师团经察南扑向平型关。阎锡山精心策划的“大同会战”不仅泡汤,所部署的迎战部队还有被抄后路的危险。为了应急,阎锡山慌忙调兵遣将迎堵板垣师团,于是也顾不上李服膺的求援,只顾命令其“续守”。
李部守至第七天,下属之第400团因伤亡惨重而溃于盘山。第425团团长李在溪居然阵前装病请假,虽经李服膺责以大义,第213旅杨维垣旅长增援其一个营,仍弃守阵地。如此,尽管第六十一军已经完成六天阻敌任务,但日寇占领绥东与雁北大片国土;天镇、盘山、阳高一线又失守致使舆论哗然。也对阎锡山大同会战落空而重新部署兵力极其不利,为应付国内舆论和蒋介石的责难,原拟枪毙首先败阵的第400团团长李生润。却因执法的副军长贾学明徇私放跑李生润,阎锡山于是杀李服膺以示众,其昏聩可见一斑。
敌酋东条英机率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突破天镇、阳高后,向大同挺进。第十九军段树华旅推进至聚乐堡一带接敌,抗击达两昼夜之久。日军的飞机、大炮使该旅伤亡惨重,其军主力尚未接敌,军长王靖国便频频致电阎锡山,要求派遣陈长捷之预备师应援;又电傅作义第三十五军请求南移大同协同作战。此时日军主力板垣师团从蔚县攻广灵,首先遭受攻击的第七十三师力战不支,师长刘奉滨受伤,始发现日军主力意图,“大同会战”计划彻底破灭。
2,平型关战役策划
为了应急救援第七十三师并阻敌,阎锡山慌忙调身边的孟宪吉独立第8旅驰援平型关。同时安排雁北各路原拟“大同会战”的部队紧急部署,平型关战役因此而开始策划。
刚到浑源的刘茂恩第十五军(半中央军)南移至恒山口,并立即集结于山口左右两侧及砂河间;在东井集的杨澄源第三十四军(晋阎军)经应县移守雁门山、恒山间茹越口两侧,联络刘茂恩军协防;其直属郭宗汾第七十一师加新编独立第1旅陈庆华部合编为预备第二军,郭任军长,驻守繁峙;原守聚乐堡的王靖国第十九军(晋阎军),撤退入雁门关加独立第2旅、第196旅守雁门山线;集结于绥东丰镇之傅作义第三十五军(晋阎军)转进宁武阳方口;赵承绶骑兵第一军(晋阎军)南退朔县地区,警戒雁门、宁武方向;门炳岳骑兵第六军(中央军)加马占山东北挺进军西撤至丰镇、平地泉,警戒绥东方向;同时再次电催八路军尽快按照南京命令,东渡黄河加入作战。
插语。中共中央洛川会议上,周与张、毛对参加抗战有分歧。关于此点,参加会议的张国焘在其回忆录中已有介绍。会后,周本来要赴南京继续谈判,毛也急需周前往向南京要粮饷武器。8月26日南京同意毛改八路军为第十八集团军的要求,归第二战区阎锡山指挥,补给也由阎派发。同日毛致电周改赴太原索要粮款,9月3日周、朱、彭、任赴太原,毛电告周等要阎划定单独区域给八路军自主发展,第一二九师则以剿匪、缺粮为由按兵不动。
9月12日毛再次致电周、朱等,责怪其未充分表述红军必须自主游击,令彭“偕恩来去南京一行”,“坚持依傍山地与不打硬仗的原则。”13日周电毛,告以八路军两师集中于涞源、灵邱、阜平地域,依傍太行山发展游击运动战。而毛是要求只游击不运动的。17日继续电告周、朱:“红军此时是支队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看来张国焘说周没有执行毛的主张并非虚言,18日毛致电朱德、任弼时:“我林(彪)师现已当了正面,处于完全被动地位。贺(龙)师不能再用此方法,应速向晋西北转进。……可向阎提出贺师以五寨、神池、平鲁为根据地,向绥远游击,钳制敌军南下。”可见毛对周的不满。而打开山西地图就不难发现,所要求三地远离晋东北战场,哪里有什么敌军可“钳制”?张国焘描述说:“毛泽东曾说周恩来不遵令速往南京,延误了大事,外交人员有点不如意就自由行动?那怎么可以呢?”
显然明确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周恩来自9月3日赴太原起,就一直积极地活动于山西抗战的各种场合。直至11月25日与彭德怀奉命离开返回延安,周在山西抗战前方呆了几乎三个月。正是周在指挥的山西,八路军与国军合作抗日,以后再无此类行动。
经过一番部署以后,绥远省主席傅作义不在任,代主席的副军长袁庆增则不组织民众抗敌,率省机关及第三十五军后方机关、宪兵、民兵组织撤往山西保德县,实际放弃了绥远。因天镇战役失败而被撤销番号的第六十一军,转由陈长捷预备第一军顶替恢复,并接管了原六十一军收容回来的残部,继续投入战斗。
阎锡山旧梦重温,采用当初战胜奉军的战法,拟放日军进入平型关,诱敌至沙河以西;然后从五台山一带部署的军队掐断平型关,歼灭板垣师团于滹沱河上游河谷地带。其自吹为:“把敌人放进口袋里,给以狠狠的打击!”于是又部署军力如下:
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率第三十三军及高桂滋第十七军,连同前线撤下之第七十三师布防于灵邱至繁峙一线,阻止经灵邱西进之敌,掩护大军从雁北撤入雁门山南部集结。第三十三军主力在南面驻于平型关;第十七军在北面,主力驻于团城口。此乃平型关正面部署。雁门山北侧,王靖国第十九军守繁峙城北茹越口以西沿雁门关既有阵地;以加入第十九军系列的方克猷独立第2旅守五斗山、马兰口、狐峪口。保持重点于雁门关方向。杨澄源第三十四军守备北楼口西至茹越口,对平型关警戒,保持与恒山中刘茂恩机动军联系。军主力梁鉴堂第203旅专守茹越口,北调姜玉贞第196旅准备控制于繁峙城一带,保持军守备重点茹越口,但在傅作义第三十五军未到达宁武前,暂停止于阳明堡以防日军南冲雁门关。
决战地带选择于沙河以西至繁峙之间,凭借繁峙既设之坚固阵地,以在南口战役中与日军较量过的预备第一军和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郭宗汾预备第二军作主决战之顽强抵抗部队,吸引日军强攻,消耗日军兵力,使之陷于苦战之中。然后出动五台山、恒山集结部队攻出,两面夹击,与日军决战,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的板垣师团。
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已开进五台山,拟随后东出灵邱、涞源;第一二○师开至五寨、神池。周恩来亲自赴雁门关岭口阎锡山总指挥部,参与战役指挥。第二战区令第三十三军孟宪吉旅、王思田第七十三师连同已赶到前线的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林彪)出平型关外袭击日军后方。
一番调兵遣将之后,阎锡山踌躇志满,把担当主战的两位军长陈长捷、郭宗汾叫到雁门关岭口行营,亲自授予机密方略;又着高级参谋前往沙河、平型关、团城口向刘茂恩、孙楚、高桂滋细致传达战役部署;还亲自到繁峙、沙河一带选定最重要的“口袋底”阵线。自诩为:“布好口袋阵,让敌进得来,出不去。”
本帖由 狄仁杰 于2005-04-25 23:04:06发表
|
平型关战役之2 |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
3,战役经过
不料战事未开,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就不认可这个部署。因司令杨爱源历来惟孙楚之计而从,此时孙亦代杨担任总指挥之责。孙认为日寇必有强大主力,准备利用铁路之便,突然集结大同,直捣雁门关。故,主战场并非平型关,而是雁门关。平型关作为分战场,应严守而不是放弃,以防诱敌入平型关后,该敌会与攻雁门关之主力夹击我军。并说服杨爱源前往行营游说阎锡山,改变计划。
第十九军军长王靖国本来就在纠缠阎锡山,要求为他防守的雁门关增加一个军的兵力。得知杨爱源来游说,更火上浇油,附和游说。阎锡山经两人不断劝说,遂改了主意,批准孙楚的坚守平型关方案。令高桂滋军延展防御,与刘茂恩军连接起来。于是,原安排机动出击的刘军变成对雁北防御的守备部队,使三个军的兵力粘着在侧面防守线上。
而高桂滋则认定原方案,坚持“放敌进入平型关内再打”的战略部署,无心听从孙楚的坚守意见。为了原计划改变战斗方向的便利,早安排两个师预移五台县。孙楚下达的延翼固守的指示,高根本不予理会,其下属部队长更怀择机即转进的念头,没打算对既设阵地作认真守备。
日军于9月10日开始攻打山西,板垣师团主力从广灵、蔚县方向急攻灵邱。驻守广灵的晋绥军第七十三师,在刘奉滨师长率领下顽强抵抗。激战三日,其424团吕超然团长壮烈牺牲,团亦损失大半;刘奉滨师长伤重退出指挥,由王思田代理。在无力阻敌情况下残部撤往平型关,敌军即转攻灵邱。在广灵、灵邱交界处,晋绥军独立第三旅顽强阻敌六日,伤亡惨重也给敌予杀伤,终于不支,撤往平型关阵地。
鉴于第七十三师被日寇追击甚迫,未及据守平型关正面阵地,而是撤往关南,阎锡山急令身边的孟宪吉独立第八旅兼程赶往平型关。该旅19日出发,21日抢占了平型关前方既设阵地。20日林彪师出五台山区,22日潜行至平型关东南,设伏于关外公路两边高地。孟旅22日开始接敌交火。日寇显然轻敌,以为平型关一攻即破却不料遭孟旅顽强抵抗。23日林彪师完成预伏并派联络高参袁晓轩联络孟宪吉,要求孟旅坚守“口袋底”阵地,共同完成对日军的包围。林师同时要求阎锡山各部配合,利用蔡家峪一带地形狭隘之利,对日寇加以围歼。
21日毛获悉林师进入阵地,急电彭德怀:我军“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而不是以集中兵力打仗为主”;“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无结果可言的。”只是周显然没有执行,且八路军各将领也摩拳擦掌欲与日寇较量一番。尽管每日均有电至彭,要求只打游击,林师仍继续部署。25日毛电周:“要告诉全党,今后没有别的工作,唯一的就是游击战争。”接着又电令朱、彭、任:“现拟请你们将全部晋东北我军暂时按兵不动,隐蔽目标,不去惊动敌人,以便待敌人主力深入至代州及保定附近时向北突击,恢复恒山山脉于我手中”。同日又急电周、朱、彭、任:“目前红军不宜过早暴露,尤不宜派遣战术支队,待敌主力脱离蔚县、涞源、灵邱、广灵等四县深入至代州及保定附近而后方空虚时,使用我林师主力全部向北突击”。
但周这边已经指挥位于敌寇侧后的林师,当日开始伏击日军板垣师团之运输队了。战况激烈,日军虽只是非战斗的运输部队,抗击亦十分顽强,战斗直到深夜,仍未结束。26日一早,敌寇开始集中兵力猛攻“口袋底”的孟宪吉旅阵地,并配合以飞机、大炮。企图在孟旅阵地打开缺口,以摆脱林师地段之极其不利地形。孟旅顽强奋战,林师得以在白天休整。敌援军一个大队向孟旅据守之阵地猛攻,孟旅成为主攻目标,乃至必须四面防守。林师高参袁晓轩以电话告知孟旅必须死守,不可使日军逃窜;为恐孟旅抵挡不住日军猛烈攻势,林师派兵侧击日寇,以减轻孟旅压力。
26日,孟旅击毙日军中级军官一名,缴获军用地图及作战计划,始知敌军系板垣师团,且拟取平型关、石岭关直奔太原。旅长孟宪吉即将此缴获的军用地图和作战计划送阎锡山并知会林彪。日军为救出被包围的辎重队,以30架飞机为一组,狂轰滥炸孟旅坚守之阵地,并出动坦克助攻,孟旅伤亡惨重,为保证林师围困之敌不得逃窜,拼死扼守阵地,伤亡近三分之一。26日夜,林师再度出击,被围之敌困兽犹斗,双方均有重大伤亡。及至27日,敌援兵虽猛攻孟旅阵地,终不克,被围之辎重队遂被林师全歼。日军战史称:“中国军在平型关阵前进行反攻,同时,共军一部,伏击第五师团非战斗的补给部队,使该部受到极大损失。”
林师捷报传至延安,缴获汽车74辆、摩托车3辆等,毛立即报蒋介石称大捷。各种宣传活动同时展开,晋阎军独立第八旅拼死打援截逃便无寸功可赞。此战胜利,本可扩大战果,但阎锡山却不以全力相机出击,错失战机。而日军攻平型关孟旅阵地不克,遂转攻高桂滋军据守之团城口、鹞子间、西泡池间阵地。高桂滋尚无重大伤亡即向孙楚告急,要求到达大营的郭军增援。郭宗汾军长以奉令出击为由,拒绝加入高军阵地。孙楚明知高桂滋有意夸大敌情,却对高、郭之争不置一词,以为郭军一旦出击则争议自然消失。
当八路军林师围歼敌军通报传来,孙楚认定郭军必须全力出击,以配合八路军林师在敌侧背开展攻击。于是令高桂滋、李仙洲部固守阵地,不许动摇。而高则认定孙楚意欲牺牲非晋绥军部队,竟然自作主张放弃团城口、鹞子涧、东西泡池阵地,理由是原计划之放敌入平型关再围歼。高军退缩至恒山方向,依赖刘茂恩军,共同保存实力。阎锡山心知肚明,却无话可说。直至后来吕梁集训,阎说:“高桂滋放弃团城口,比刘汝明放弃张家口,更为可杀!”却已经是后话。
却说郭军奉命出击,拟奔蔡家峪、东河南方面与八路军林师会合,共同抄击敌后。敌军被歼辎重部队几乎一个联队,正调兵回防,此举如奏效,可解日军南进之锐气。却不料郭军行进至团城口、鹞子涧原高军阵地时,突遭袭击,始知高军放弃阵地已被日军占领。敌军居高临下,打击郭军。郭军遭此意外袭击,紧急收缩兵力,在涧头、迷回村一带坚决抵抗。幸而得八路军林师向大小含水岭出击,协助郭军陈旅站稳阵地,抵抗住敌军从鹞子涧突进之势,亦保证了平型关正面孟旅免遭腹背之袭。
阎锡山得战报,顿觉平型关外战局犹大有可为,立即决定放弃沙河会战计划,令郭军坚守迷回村阵地,执行大力进击平型关外计划,以歼灭板垣师团。同时急调陈长捷之六十一军从代县进发平型关。而放弃团城口等阵地的高桂滋,为解脱自己,在太原各报攻击郭宗汾不予援助。反阎的续范亭,借题发挥,拾起高桂滋谰言攻击郭宗汾,把他与李服膺相提并论,并召集群众大会声讨之。续范亭后投奔延安,并病殁于彼处。
傅作义动员高桂滋回援团城口,却被高以所部溃散,尚未收容整理为由拒绝。而陈长捷第六十一军疾驰之前,傅作义授权其强制收容溃散之所有部队。路上少见散兵游勇,却收容了原配属高军的两个整连炮兵,其所有人员、武器均无损。经询问,高军放弃团城口、鹞子涧、西泡池时均无大的战斗,系高桂滋命令撤退,并拿出高令为证。由此证明,高所谓阵地被敌攻垮等均系谎言。
陈长捷军行至齐城即接敌并开始战斗,救出困守该处之郭宗汾部新编独立第一旅;接着梁春溥旅与西泡池出击之敌激战,敌军溃败逃回鹞子涧及东、西泡池。梁旅解救出被困于西泡池之郭军陈光斗旅后,冲上迷回北山,随即夜攻鹞子涧。程继贤第434团气势如虹,一举克敌拿下鹞子涧,占领1386.6高地。从而把团城口与东、西泡池之敌分割开来,并直接威胁东、西泡池之敌后方。程团随即派员分别联络八路军林师、晋绥军梁旅、陈旅;但被解围的陈光斗旅全无斗志,非但不配合程团扩大战果,反而乘机快速南移,致使程团孤悬于日军包围之中。
陈军吕瑞英旅拼死奋战,攻克西泡池全部阵地,又连续攻打东泡池。日军增援部队发动攻势猛攻吕旅左翼,决心夺回西泡池。吕旅顽强抵抗,接二连三粉碎敌军攻势。敌军重炮兵开到,立即以强大炮火轰击东、西泡池及鹞子涧我军。28日,东泡池阵地几次易手,吕旅刘崇一第415团牺牲惨重却反复冲杀。刚与八路军林彪师合力歼灭敌辎重部队的孟宪吉旅,除主力整理平型关正面阵地之外,旅长亲率两营兵力奔袭增援,配合吕旅攻占东泡池日军阵地。
孤军奋战的程继贤团,实际兵力不足两营,却拼死抵抗日军一个旅团两面夹击,反复争夺1386.6高地。最终程继贤及全团官兵除派出联络增援的团副郭唐贤、营长张景舜及一通讯排长三人外,其余均为国捐躯。梁春溥旅长因被陈光斗拉住,误以为程团有援而失机,被陈长捷给予戴罪立功的处分。直至后来忻口战役表现出众才得取消,但勇谋兼备的程团长阵亡,却是我军重大损失。
至此,八路军林师伏击成功、程继贤团勇猛穿插胜利、吕瑞英旅收复两泡池,都因无配合乃至高桂滋、陈光斗之类败类望风丧胆而失去歼敌的大好战机。日军再次占领鹞子涧之后,兵分两路,会合于迷回村以北,陈长捷不得不将梁旅主力滞留在郭军地域与敌决战。日军从鹞子涧进攻迷回北山,受阻于梁、陈两旅之协防阵地。于是转向六郎城西北,包围1635.9高地。陈光斗只顾迷回北山,在1635.9高地仅设小股武装留守,结果被敌攻陷。而陈却隐瞒战况不予通报,直至敌军从高地炮击六十一军军部,参谋长李铭鼎以电话询问梁春溥,证实该高地已为日军占领,此情万分危急,陈、郭两军后路均处于被切断的危险之中。李立即命令炮兵营调转方向,猛轰1635.9高地敌炮阵;又命于镇河旅调两营兵力夺取,伤亡惨重。奉命协同夺此高地的陈旅一部,军无斗志,毫无进展。于旅第二团进逼敌阵,相持于山麓,始得免敌军下山包围两军之局面。
4,战役结束阶段
林彪师伏击敌辎重队,在孟宪吉旅堵逃打援配合下得以歼敌;郭宗汾军奉命出击以扩大林师胜利,从敌后打击板垣师团,却在高桂滋擅自放弃的团城口一带被日军阻击。程继贤团、吕端英旅勇猛杀敌夺回高军失地,却无增援巩固胜利并扩大战果,反导致程团全军覆灭。本来可以获得的胜利却以失败告终。另一边,无端放着王靖国军、刘茂恩军、杨澄源军在北部雁门山、恒山山区空待,可见阎锡山用兵之昏聩。
傅作义总部认定板垣师团已无后续之部队,八路军林师在敌后构成威胁;六十一军已成功遏制其攻势;虽然敌军占领1635.9高地,继续威胁迷回、涧头我军,但其攻击力已近极限。我军尚有调整余地,集中两军全部炮火,消灭1635.9高地之敌,再抽调于旅、梁旅归附六十一军主攻,应不难夺回1635.9高地;然后乘势攻取六郎城、鹞子涧、团城口。坚守数日,急调雁门以西傅作义第三十五军全部急进平型关。此计划似乎给阎锡山打了强心针,立即召集前敌将领会议,商定:
第三十五军董其武、孙兰峰两旅归陈长捷指挥,用于团城口方向,从涧头攻团城口,然后出六郎城、鹞子涧一带;夺回1635.9高地后,由吕瑞英旅夺取1386.6高地,然后六十一军、三十五军协同向蔡家峪、东河南席卷,配合八路军林彪师围歼敌人于灵邱以西地区。以马延守独立第七旅分置平型关,归孙楚第三十三军指挥。在六十一军夺取鹞子涧同时,协同孟宪吉旅沿平型关至灵邱大路两侧推进,压迫当面之敌,直取东河南,与从浑源至灵邱公路向东席卷的六十一军会合歼敌。郭宗汾军与第七十三师就原阵地支援第六十一军、三十五军、三十三军发动攻势,作为攻击部队的二线兵团。全部作战重点集中于团城口一带。
29日晨,董其武旅先头到达,董在大本营得计划要领后,随即亲临六十一军指挥所,知于旅正向1635.9高地进击。董又进入于旅前线,观察涧头北山势,发现敌军火力虽强但兵力并不足,于旅正利用地形死角逼近,拟夜晚攻打。隔日第三十五军抵达,可能1635.9高地已经拿下,董旅即配合于旅,立即出六郎城包抄鹞子涧,先歼敌一部,待孙兰峰旅到达,两旅全部直出团城口。结果因梁旅正扼守迷回北山要冲,不敢贸然撤下;于旅新兵不善夜战,遂延期待三十五军到达再说。
本来依仗雁门山和恒山险要可以节省兵力,但阎锡山顾虑雁北方面有平绥铁路,恐敌用于增兵。于是平衡布置刘茂恩第十五军、杨澄源第三十四军、王靖国第十九军,还拟将傅作义第三十五军置于雁门关内作为策应。四个军被300多里以外并不多的兵力牵制,而拼死与板垣师团作战的是孙楚第三十三军部分、高桂滋第十七军以及陈长捷、郭宗汾两个预备军。投入兵力又如挤牙膏,陆陆续续。鏖战十余日,已经明确知道大同一带只是日军一部与伪蒙军一部。用坐山观虎斗来形容前四个军,并不为过。
平型关战场正处于僵持状态时东条英机为援助板垣师团,28日突然以装甲汽车与伪蒙骑兵直攻茹越口,闲散惯了且兵力严重缺额的第三十四军措手不及,仅伪蒙军就轻易拿下茹越口直上铁角岭。原因在于杨澄源冒险布置梁鉴堂旅于隘口前方,其后二十五里险要的铁角岭、五斗山有工事却无兵守。杨把它留给尚未到达的姜玉贞旅。而姜旅被王靖国扣住不放,即使他明知杨军兵力不足急需姜旅归建制也不予理会,只考虑自己兵多安全。这么一个脓包却被阎锡山任命为雁门山全线总指挥!梁鉴堂旅长虽拼死抵抗,终无济于事。梁壮烈牺牲于是导致茹越口溃败,敌军不战而得铁角岭险要。兵力并不很多的东条部队,几下子就冲垮了雁门山防御,接着占领茹越沟、繁峙城。先一日部署攻取团城口的第三十五军,孙旅便遭袭击,马旅则被阻于代县一带。计划也成了泡影。
尽管如此,东条部队距离板垣师团尚有百余里之遥。板垣师团处于前方被阻、后方被抄,接济已濒于断绝。境遇十分不妙,东条部队充其量不过起到声援作用而已。我军闲置在雁门关、恒山军力仍然雄厚,如倾力出击,包围茹越口、繁峙敌军,仍有歼灭至少击溃的可能。无奈作为主帅的阎锡山,已经慌乱不堪。
30日深夜,在沙河南山召开的将领会议,傅作义提出两个方案:一是进据繁峙的只是伪蒙骑兵,以在代县的马旅、姜旅协同自五斗山进击铁角岭的方旅,在茹越口外打击敌军,使之不得援助板垣师团。已过繁峙的三十五军主力董旅、孙旅,继续配合第六十一军进击团城口一带的板垣师团;处于敌后的八路军林师抄击敌军后路,在平型关外东河南地区歼灭板垣疲惫之师。此方案遭多数将领反对,阎锡山犹豫不决,遂作罢。
二是在平型关至团城口一线,坚持抵抗已无后继力量的板垣师团,再以三十五军为主力,夹击进入繁峙的敌军,驱逐敌军至茹越口以北;再调动刘茂恩。高桂滋两军,转移至团城口以北,以更大规模的进攻消灭板垣师团。傅作义甚至表示要亲自率领三十五军攻打繁峙城,恢复茹越口,扭转颓局。
还在讨论时便得到消息,东条部队似乎在向平型关以南移动,看来要改变进攻方向。负责平型关防务的孙楚立即改变态度,撤回支持第二方案,要求增加生力军到平型关防线。阎锡山开始犹豫,接着王靖国报告说反攻铁角岭的方旅已经回代县,他留三十五军马旅于代县东,另调远在雁门关西的段树华旅到代县应付。如是已经摆出平型关、代县两头顾虑的局面。傅作义坚持先急攻繁峙。此时杨爱源提醒阎锡山:蒙古人常年朝拜,熟知从繁峙上五台的路径。伪蒙军随时可能从繁峙冲上五台山。阎锡山立即发现,如此他将没有逃跑的路了。于是拍案而起,大声吼道:“我看如此战局,无法补救了,迟退且陷全灭!”于是下令全线撤退。
其实孙楚所报敌军进攻南翼根本不实,敌军顾虑八路军林师袭击后路,不断警戒其侧后方,并不敢南移;至于伪蒙军占领繁峙,怯于第三十五军董、孙两旅近在咫尺,也根本不敢离开繁峙城一步。全军大规模南撤至忻口一带,阎锡山其实只是顾虑太原的家业。而撤军时无论板垣师团还是东条部队,除飞机骚扰之外都没有追击。其实他们只是无力再追罢了。
只可惜中国军队苦战半月,牺牲逾万,拼杀得板垣师团已成强弩之末,我军生力军尚未出动,大好形势就这样给一群昏庸不堪的腐朽军阀给断送了。尔后,给了日军以喘息之机,接连发动新的攻势,忻口战役、太原战役接连打响,终以失败为结局。如果不是指挥无能,平型关战役完全是另外一个结局。
8.http://www.thegreatwall.com.cn/zhuanti/yellowriver&greatwall/page01.html
长城小站
初一日 平型关——燃烧的火炬
作者:老普 2002年2月17日发表于长城小站
9时出北京岳各庄,过高碑店,易县,清西陵,紫荆关,远山上出现密集的立方体时,不由驻车观看,老普信道:“首战告捷杜家台”,CFISH赞曰:“记忆力真好”,老普又虚:“文字好,印象深刻啊。”PPY一言不发,脸上一定面如桃花灿烂。
扎堆敌楼是涞源的标志,涞源——涞水之源,河北西部的秀丽山城。大年初一,县城里各色机关一律放假,向县文物局的老传达员问候拜年,得以免费参观阁院寺。一路上不管询路还是问事,给对方拜年问好很重要,道一声:过年好,老乡们都很高兴地详尽回答。
阁院寺文殊殿建于辽代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木结构建筑,殿前两株“龙凤”古松建寺时同时栽种[图],阅尽千年,其中一株1994年终年,另一株依健在。另有辽代飞弧铁钟,音响浑厚。后院是涞源文物史料展室,主要展览抗日战争时期涞源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珍贵文物图片。抗战时期,八路军杨成武部和白求恩都曾在涞源作战,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就发生在涞源,孤儿二小是涞源上庄人,流浪到狼牙口村给人放牛, 1942年9月16日把日军引入我军包围圈,被敌残杀。“歌唱二小放牛郎”已经传唱影响了新中国三代人,看着小英雄的画像,“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那里去了。。。”,把敬意留在涞源,献给没有上过学,念过书二小放牛郎。抗战时期,日本所谓“名将之花”阿部规秀率部通过涞源白石山长城扫荡我根据地,被八路军杨成武部击毙在黄土岭。展室外边有三块日军驻涞源警备司令小柴俊男中佐撰写胡勒的石碑,分别是重修文庙碑,长恨歌和赞勋歌,纪录了涞源日军遭八路军歼灭的史实。
自涞源沿108国道继续西行至水堡河北省,进山西,过下北泉收费站离开国道,转西北灵丘方向。唐河在公路东侧,水流丰满。此行发现山西水利资源相当丰富,不少公路与较大的河流环绕,改变了山水少水的音像。至觉山发现公路左侧一座寺院,是为觉山寺。寺院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 483)。寺内砖砌密檐式寺塔[图],高53米,八角十三级,经辽代大安六年(1090)重修后,虽经元、明两代多次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富丽堂皇,保存十分完好。觉山寺时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半山上还有一组建筑,半藏在山洞中,远望很有特色[图],因时间关系,未及近观。
离开觉山寺穿过灵丘县城,下一个目标是平型关。多少意外的平行关这一著名战场在很多地图上找不到它的确切位置,大致上了解是在灵丘,繁峙交界的地方。由灵丘县城到东南河村离开公路,走上土路,不管愿意不愿意,实际上车队走的正是当年小日本坂垣师团从灵丘向平型关进犯的道路。这是一条残破的公路,一开始尚有部分路面,也已经坑凹不平,到后来完全变成土路,还两次越过小河。车队里的贵族奥迪A6多次托底,切诺基和普桑灰豆驴到还不在乎,连拱带爬,到达小寨,车队进入八路军115师686团李天佑,杨勇所部的伏击阵地,这是一条狭窄的沟道[图],沟深数十丈,沟长十余里,仅容一车通过。车队在犬牙交错的土路上战战兢兢前进,好像两边山梁上随时会有伏兵冲下,胆战心惊,终于行驶到老爷庙。毕竟是21世纪了,不再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老爷庙挂红结彩,庙内香火缭绕,与看庙的老人问好交谈,原来今日春节,上午有不少人来进香。老爷庙前是决胜桥,左转山上建筑平型关战役纪念馆,始建于1969年,开馆不久就关闭,2001年冬重新开放,我们真的来巧了,正赶上重开不久。同伴们入馆参观,但天色已黑,我抓紧时间向管理员打听去繁峙县的道路。管理员口音重,交流困难,我们在纸上画图,搞清楚由纪念馆下山基本上是由北向南,至决胜桥十字路口,继续向南是去繁峙县的土路。
离开纪念馆,天已经黑下来,车队打开大灯,在路况很差的山路上行进,十分紧张。就在一片沉闷中,电台里忽然传来PPY欣喜的声音:“老普,我们到达平型关了”。果然紧靠山路右侧,平型关关城憧立。所有人为之一振,车辆发出轰鸣拱上路边的小土坡,近些再近些,六盏大灯光划破夜空,射向平型关。这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反法西斯战争中八路军首战大胜所在的关城损坏很严重了,城匾遗失,现有的是最近新加的红字。聚目平型关,夜幕中的关城格外苍劲,像两只永不熄灭的火炬,照耀着中国人民战胜侵略者的胜利。重修平型关,建议在维持现在风貌基础上加固,不要修成另一座方城。大家都为这次夜色中瞻仰平型关而激动,摄影家CFISH和小普为所有人打灯留影。遗憾的是由于夜幕降临,未能观察两翼长城的情况。
车队再次启动,前方传来PPY路过影壁墙的消息。我们在后,到达影壁时,发现路东是一古堡,而且影壁墙前有一小石碑,下车观察,是一座村名碑“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
穿过横涧乡所在地,车队重新上到108国道,至繁峙县城,当夜宿繁峙宾馆。
本日行程:
岳各庄桥 0公里,京石高速
高碑店 71公里,
清西陵 121公里
涞源 211公里
下北泉 244公里
灵丘县城 268公里
平型关城 317公里
繁峙县城 379公里
费用:高速15+15,下北泉收费站10,
午餐涞源72,人均8(按9人算),不好价高
晚餐繁峙90,人均10,吃的很不错
住宿繁峙宾馆,“标准间”80,人均40,无星级,因过年无热水。
参观平型关战役展览馆,优惠人均4
全天人均吃住参观(不含车辆费用)62元。
只在长城小站张贴,如欲他用,请先协商。
本帖由 狄仁杰 于2005-04-25 23:05:30发表
|
忻州旅游和貂禅故里 |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树状]
|
因篇幅所限和与抗日活动无关,以下关于貂禅和吕布的几篇文章只列出标题和网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阅。
9.http://0350.cn/travel/web/show.asp?dataID=367
忻州旅游,以下12、13出处与此相同,该网之雁门关照片用的是我的作品,未署名,属于侵犯著作权。
北城门楼
城门楼,座落于忻州市内,旧北城墙拱辰门上。北城门楼创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楼身座落在12米高的城墙之上,更显其巍峨高大,雄伟壮观。城墙巍峨耸立,外涂朱红,下筑券门洞,洞顶甚高、底阔3米多。城墙内两侧,各有砖砌台阶,曲折通上墙顶。墙顶四周砖砌转廊,中部为上楼。门楼面阔7间,进深4间,重檐三滴水,歇山顶。三层檐下,四周共有红色廊柱22根。上两层廊柱间置木栏板。楼内无柱,梁架结构简洁,联结严实,是城内唯一的高层木结构建筑。
10.http://0350.cn/travel/web/show.asp?dataID=366
忻州古城
忻州古称秀容,位于太原五台山途中,为忻州行署,地委驻地。春秋时,忻州属晋国,战国时归赵,秦汉时属太原郡。雁门郡,太平郡。隋代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时为忻州定襄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国初年为雁门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大部分地区属晋察冀,以西属晋绥。1949年建忻州专区。
11.http://0350.cn/travel/web/show.asp?dataID=363
公孙杵臼墓
公孙杵臼墓位于忻州市城东一公里处,公孙杵臼为春秋时晋国人,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和程婴合谋,藏匿赵氏孤儿赵武,自己献出了生命。
墓区现存祠堂与墓。祠堂为长方形院落,占地约7亩,现存房舍殿堂20多间,正殿5间,中为公孙杵臼祠堂,神台木阁内有公孙杵臼夫妇塑像。
墓区在祠堂正南200米处,墓丘高2.3米,墓前有明代正德11年“晋义士公孙杵臼墓”碑通。
12.http://www.huaxia.com/zhsx/d/00152810.html
纵横山西
貂婵故里
12月03日13:05 华夏经纬网
貂蝉故里在忻州市东南3公里的木芝村,位于从太原或忻州去禹王庙的途中。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古籍上虽然没有记载,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为汉末三中纷争中重要的从物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皮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划,影响颇大,民间传说尤为动人,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中杰"、"女中英"。小说人物据学者孟繁仁先生考证:貂蝉,任性,小字红昌,出生在并州郡九原县木耳村,15岁被选入宫中,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冠,从此更名为貂蝉。汉末宫廷风云骤起,貂蝉出宫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不久董卓专权。王允利用董、吕好色,遂使貂蝉施"连环计",终于促使吕布杀了董卓,立下功勋。之后,为吕布之妾。白门楼吕布殒命,曹操重演"连环计"于桃园兄弟,遂赐与关羽。貂蝉为不祸及桃园兄弟,"引颈祈斩",被关羽保护逃出,当了尼姑。曹操得知后抓捕貂蝉,貂蝉毅然扑剑身亡。
貂蝉故里木芝村,原盛产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树下发现一株千年灵芝,遂改名叫木芝村。村中传闻,早在貂蝉出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杏就不开花了,至今桃杏树依然难以成活,是说貂蝉有羞花之貌的缘故。时过境迁,这些建筑都成了废墟,墓冢残件出土,据说都与貂蝉有关。
现在旅游景点叫貂蝉陵园,是近年乡民在墓地原址上复原筑砌的。陵园位于村之西南,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座北朝南,东墙辟门,四周围以红底黄瓦波浪式龙形围墙,在麦海茫茫中,光艳夺目。门檐上悬"貂蝉陵园"横匾,两侧有"闭月羞花堪为中国骄傲;忍辱步险实令须眉仰止"金文楹联。园内用花墙分隔成南、北两部分 ,北为陵区,南为展区。陵区辟为三门,中为甬道,两侧建拜月亭 凤仪亭。后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蝉碑,婀娜多姿,犹有闭月羞花之貌。
乡民传说,桃园三兄弟得势后,便把貂蝉送回故里,老死后就埋在这里。又说蝉扑剑后,关羽便把貂蝉送回故里安葬。所以后殿有关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蝉演戏的戏台,都是报答关羽拒杀和护送之恩。另在定襄县东南的中霍村是吕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马"、"歪脖子树"等民间传说,都与吕布有关。所以民谚有"忻州没好女,定襄没好男",是说因为有貂蝉和吕布之故,从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再也生不出帅气的男人了。
13.http://www.china.org.cn/chinese/CU-c/237589.htm
中国网
貂蝉确有其人吗
14.http://www.xfxy.com/sgwh/sg_personage/diaochan.htm
同上
貂禅
15.http://www.xfxy.com/sgwh/sg_personage/lvbu.htm
襄阳网—三国文化—三国人物
吕布
16.http://www.baotou.gov.cn/btly/lbqr.htm
包头市政府网站:中国.包头
吕 布 其 人
17.http://www.cnread.net/cnread1/net/zpj/m/mupizhi/082.htm
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
吕布之死
--------------------------------------------------------------------------------
(牟丕志)
18.http://www.bluend.net/Comment1/info/6261.htm
蓝色文学
小人吕布
作者:流云在天
本帖由 狄仁杰 于2005-04-25 23:10:50发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