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石土筑长城是燕秦长城,北齐长城并不经过居庸关南口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北齐天保六年“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恒州”筑长城并不是自居庸关南口,而是自北京北面“古夏阳川”北口四海镇海字口。天保七年又以始皇长城在山海关欢喜岭南入海
《北史·齐本纪》记载北齐天保六年“诏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城,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恒州九百余里”。
对于北齐天保六年所修这段长城的东部起点“幽州北夏口”,目前的一些专家们都说是“居庸关南口”。其实,这也是并不正确的。笔者考证,此“幽州北夏口”并不是什么“居庸关南口”,而是北京北面延庆县四海镇的海字口。而且居庸关南口也并没有通往山西大同的北齐长城遗迹。
《新唐书·地理志》:“昌平:北十五里有军都陉,西北三十五里有纳款关,即居庸关,亦谓之军都关。其北有防御军,古夏阳川也,有狼山”。
所以,居庸关也即八达岭北面的“古夏阳川”,正是今北京西山、军都山和其西北的狼山、大海陀山之间的今官厅水库和延庆县一带的东北、西南走向的平川地带。燕、秦、汉时期在此“夏阳川”中南部的狼山东侧也即今怀来县东南部一带置“上谷郡”也即“上谷塞”。“夏阳川”南侧今官厅水库南永定河谷中的“幽州”村,为四面断岚环绕的“幽曲”之地,也即应为今北京一带古称“幽州”名称的由来。而“幽州北夏口”也正是“幽州”村东北“古夏阳川”北口的今北京北面延庆县东部的四海镇海字口,这里也正是燕、秦、北齐、明长城多代数条长城的汇聚之地。因此,北齐天保六年修筑的“自幽州北夏口西至恒州九百余里”的北齐长城,正是从今北京北面“古夏阳川”之北口、也即“幽州北夏口”的四海镇海字口经张家口至大同的。所以,从今北京延庆县四海镇海字口到山西大同的900余里明长城里面即有北齐天保六年所修筑的北齐长城。
到了天保七年,北齐又将这段长城向东、西分别进行了增筑。《北史·齐本纪》:“先是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六十里一戍”。
而这条北齐长城又究竟是都修筑在哪里了?多年来也一直是诸说纷纭,莫衷一是。
对于四海镇海字口也即“幽州北夏口”以西天保六年和七年所修筑的北齐长城,笔者除对海字口和赤城县后城镇、雕鹗镇地段做过一些考察,认为即明长城的前身外,其他部分尚未及考察寻找。
而对于自四海镇海字口也即“幽州北夏口”又“东至于海”的天保七年所修筑的东段北齐长城,目前的一些专家则或是不知其所在,或是将今京津唐秦一线毛石土筑的燕、秦长城和在山海关东欢喜岭一线笔者于1993年找到的入海“始皇长城”全都给误称为是什么“北齐长城”或“北朝长城”。而将真正的北齐长城又给称为是什么“明初老边”。
1999年秋,笔者去青龙县花场峪村目前一些学者所说的“明初老边”长城考察时,却惊异地听当地群众称其为“高丽边”!这使我大惑不解——明初也无高丽人在此修长城的记载呀?其虽已是块石灰缝结构,但却较明长城矮、窄,风化严重。2000年又去抚宁县深河镇蚂蚁(马驿)沟考察,当地群众又称其村南古驿城城堡为“高丽城”。
这使我想起了《永平府志》中所记载的北齐“朝鲜县”。遂查《后燕录》记载北魏天兴三年:“高句丽王安事燕礼慢。二月丙申,(慕容)盛率众三万伐之,开境七百里,散其积聚,徙五千余户于辽西”。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朝鲜县:府北四十里……后魏延和元年,徙朝鲜民于肥如,置朝鲜县(析肥如县地置,应在今卢龙县北潘庄镇一带),并置北平郡治此。高齐移郡治新昌(今卢龙),并朝鲜县入焉”。
《北史·齐本纪》也记载在北齐天保七年:“冬十一月壬子并省州三、郡百五十三、县五百八十九、镇三、戍二十六。先是自西河总秦戍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六十里一戍”。
可见,北齐天保七年是先修筑的北齐长城,后并省的州县。而经今秦皇岛一线“东至于海”的北齐长城,则正是由当年“冬十一月”将朝鲜县并入新昌县(今卢龙)前尚存在着的北齐“朝鲜县”的高丽族县民们所负责修筑完成的,因而才至今还仍然被人们袭称之为“高丽边”,其内侧城堡也被称为“高丽城”。因此,经今青龙县花场峪一线的“高丽边”“老边”长城也并不是像目前的一些专家所误称的是什么“明初老边”,而正是人们争论寻找至今大名鼎鼎的北齐长城,明初只是对其进行过维修和利用而已。
明万历二十七年《永平府志》:“边城:自山海路南海口关起,至建昌路白道子关止,延袤二百三十六里,即古长城,间为移置”。清光绪四年《临榆县志》:“然则今之长城皆北齐旧迹,而周、隋修之者也”。清光绪五年《永平府志》:“惟北齐五筑长城……东至于海……今潘家口迤东之边墙知为北齐与隋(其实只是北齐)之所筑也……山海关始于魏公(魏国公徐达)当亦即前人之所筑而增修者也”。
所以,北齐长城正是明长城的前身,明长城正是对北齐长城的增改补筑和利用。而北齐长城又是对这一线上原有燕、秦长城的增改补筑和利用。
这条北齐“老边”旧长城在今赤城县雕鹗、后城镇,延庆县海字口,遵化东陵,迁西城子岭、擦崖子、卢龙刘家口、老边沟,青龙花场峪、拿子峪,抚宁板厂峪,绥中旧关村,抚宁董家口、庙山口、九门口,山海关寺儿峪、滥水关、三道关等地均有遗迹。其绝大部分都已被明长城加宽加高覆盖利用,只有较少地段才因明长城改线而被甩在一边单独存在。或者是明长城只加宽加高了北齐长城的主墙,在倒圮的地方即可看到明长城中的北齐原墙。而其复线则并未被加宽加高,因而也就显得异常古老。其因已是块石灰缝结构的较大规模的中期长城,因而也极易被人们误以为即明长城。只是它在今青龙花场峪、抚宁板厂峪、绥中旧关村、永安堡、山海关三道关等地所才特有的别称——“高丽边”或“高丽城”,则依如天籁之音,在向人们转述着北齐朝鲜县的先民们在这里修筑此北齐长城的清晰历史信息,从而使我们能有幸得以清楚地认识这条真正的北齐长城。其向东经绥中锥子山到金牛洞(南侧城堡永安堡也称“高丽城”);向南则经山海关东欢喜岭一线以始皇长城入海而“东至于海”。
其后《周书·于翼传》记载的“诏翼巡长城,立亭障。西自雁门,东至碣石,创新改旧,咸得其要害云”,也正是“巡”的这条经今京津唐秦一线在山海关东欢喜岭南以始皇长城在姜女坟燕昭王碣石宫碣石西侧入海的北齐长城。
所以,今京津唐秦也即山海关一线的长城首先是始筑于燕,随后是秦,其后是北齐,最后才是在燕、秦、北齐长城基础上所增修改筑的明长城。因此,我们在经过明代蓟镇的今四海镇、慕田峪、古北口、东陵、榆木岭、冷口、秦皇岛、九门口等长城关口时,就都可以同时看到燕、秦、北齐和明代这样四代古长城。而在山海关,则还可以多看到在欢喜岭一线入海的“始皇长城”。
本帖由 山海关李亚忠 于2012-04-20 00:34:44发表
[关闭] [编辑] [删除] [管理] [表状]
[相关文章]
● 毛石土筑长城是燕秦长城,北齐长城并不经过居庸关南口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00:34:44 [1292] (6K)
○ 再给李老师您提些建议 【火箭人】2012-04-24 02:44:24 [1156] (2K)
■ 目前对中国东部多代长城的诠释标画“乱象”急待改观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8 04:56:58 [1587] (11K)
○ 幽州村和幽州无关,鉴定完毕。 【一根儿筋】2012-04-20 11:23:58 [1178] (无内容)
■ 证据呢?幽州村和幽州有关,鉴定完毕。这样是痛快啊!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14:22:45 [1157] (无内容)
■ 您说有关,应该您拿证据才对呀! 【一根儿筋】2012-04-20 14:48:43 [1230] (140)
■ 这个幽州,是解放前后当地自己取的地名 【诗书】2012-04-20 22:49:39 [1222] (34)
■ 既然解放前就叫了,再前是否也叫呢?又为什么叫的呢?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23:37:32 [1087] (无内容)
■ 这个就不必追究的那么细致了吧 【诗书】2012-04-21 20:52:40 [1119] (176)
■ 恒州怎么叫的?不就因为那一带有恒山吗?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15:30:16 [1106] (无内容)
■ 您的意思是 【一根儿筋】2012-04-20 17:10:30 [1129] (26)
■ 什么“幽州村旁边的山叫‘幽山’”?幽州村旁边都叫“幽州”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23:41:13 [1579] (无内容)
○ 李老师好,我和您较一下汁 [网址] 【火箭人】2012-04-20 01:28:57 [1377] (245)
■ 古夏阳川是幽州村北至海字口,幽州北下口是北京北海字口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02:09:12 [1354] (575)
■ 这个解释似乎不能读通 【火箭人】2012-04-20 03:24:45 [1179] (2K)
■ 看一下带海拔地图就应该能读通了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0 14:18:48 [2130] (3K)
■ 李老师好 【火箭人】2012-04-21 00:12:50 [1214] (110)
■ 怎么说话呢?什么叫“对牛弹琴”?还“不顾历史的一个臆测”?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1 01:08:26 [1251] (827)
■ 火箭你有病吧 【联墩】2012-04-21 16:18:52 [1296] (144)
■ 不吵不吵 【火箭人】2012-04-21 20:49:56 [1336] (94)
■ 我哪句不是学术探讨?只有自己是什么的才以为别人也是什么的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1 17:32:47 [1042] (无内容)
■ 你说得对 【联墩】2012-04-22 12:07:47 [1153] (30)
■ 李老师好 【火箭人】2012-04-21 07:52:03 [1123] (69)
■ 李老师好 【火箭人】2012-04-21 07:50:44 [1141] (69)
■ 当然是先有幽州村一线的幽州大峡谷才再有幽州州名啦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1 09:17:02 [1472] (332)
■ 概念偷换的够可以的。 【火箭人】2012-04-21 11:06:23 [1129] (50)
■ 提问题把大问题提小了用大问题答案回答不好么?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1 17:36:07 [1124] (无内容)
■ 圣人有言: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火箭人】2012-04-21 20:32:10 [1048] (75)
■ 不管幽州变成村,还是叫幽州峡谷,都与北方称幽州有关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2 11:27:50 [1228] (975)
■ 那您就是承认先有幽州,后才有您的幽州村了吧? 【火箭人】2012-04-23 14:05:52 [1072] (144)
■ 先有幽州村幽曲幽冥幽僻之地,后有幽州幽州村幽州峡谷之称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3 14:54:55 [1266] (507)
■ 您愿意绕什么圈子我不管 【火箭人】2012-04-23 16:51:42 [1184] (435)
■ 幽州第一大河中有此幽冥之地,应该成为幽州名称的由来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3 23:03:09 [1600] (2K)
■ 您自己看一眼您是怎么玩的 【火箭人】2012-04-24 01:26:30 [1141] (3K)
■ 这只是先生自己的一己看法,看过我们整个对话的人不会这样认识的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4 17:55:28 [1215] (132)
■ 哎,亚忠先生啊 【左岸】2012-04-22 22:41:57 [1518] (2K)
■ 开卷有益!!! 【司令】2012-04-24 19:45:21 [1354] (无内容)
■ 开卷有益!!! 【司令】2012-04-24 19:42:27 [1154] (无内容)
■ 古恒山有两处而并非只有一处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3 13:28:04 [1378] (3K)
■ 两个恒山,孰先孰后? 【左岸】2012-04-24 09:33:31 [1160] (636)
■ 浑源恒岳在先,大茂山属恒山余脉有遥祀庙被误指恒岳在后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5 21:26:21 [3024] (14K)
■ 请您把左岸先生的文字用引号引起来 【火箭人】2012-04-23 14:09:48 [1140] (42)
■ 我不是用波折号了吗,可能是用长隔线更好,还不大会弄呢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3 15:01:11 [998] (无内容)
■ 稍微规范一些,引用别人文字,必须用“引号” 【大鹰】2012-04-23 21:42:32 [1179] (122)
■ 好吧,已经引上了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3 23:18:27 [1050] (无内容)
■ 李大牛的口头禅 【联墩】2012-04-22 12:03:51 [1301] (178)
■ 怎么也没有自称联墩牛,更没有不会讨论学术只会骂人更牛 【山海关李亚忠】2012-04-22 12:17:26 [1143] (无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