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长城小站
欢迎访问长城小站!!          您当前的位置:关于长城-〉历代长城-〉南北朝长城-〉北朝北齐及前后朝长城

北朝北齐及前后朝长城修建情况资料调查

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年数/
死时年龄
世系 备注 修长城史
东魏
神武帝/
 /
高欢
      北魏孝武帝于永熙三年(公元 534年),受大丞相高欢所逼出逃关中,高欢另立北魏清河王世子 善见为帝,改元天平,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魏自此分为 东、西魏。 东魏时期也修筑过一条长城。东魏为了防止柔然南下也曾有修长城之举。据《魏书· 孝静帝纪》记载:东魏武定元年(公元543年),丞相高欢“召夫五万 丁肆州,北山筑城,西自马陵戍,东至土(?登)(deng)。四十日罢。”肆州 (今山西忻州),马陵戍(今山西宁武西),土(?登)(今宁武东),这条长 城约150余里,虽然不算很长,但正处于北通朔县(古称马邑)的交 通要道上,这里历来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通道,所以,东魏立国 之后遂修筑长城以加强防守。
北齐
天保/
显祖文宣皇帝/
高洋
550/
22/
10/
31
渤海脩人,汉族。神武帝高欢次子 其父高欢(被迫尊为神武帝)、其兄高澄,巳专擅东魏朝政。550年五月,高洋代魏称帝,国号齐   《北史·齐本纪》载:文宣帝天保三年(公元552年)“十月乙未,次黄栌岭。仍起长城,北至社于戍,四百余里,立三十六戍”。[1][参见北齐书载]
  黄栌岭即山西省汾阳西北的黄芦岭。位于戍即今山西省五寨县,这道南北四百里的长城,是北齐政权第一次修筑的长城。
  《北齐书·文宣帝纪》载:天保五年(公元554年)“十二月庚申,帝行北巡至达速岭,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2]文宣帝巡视管涔山时,决定修筑的这段长城,据载是于次年由高睿领山东兵数万所筑
  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自幽州北夏口(今北京昌平北)至恆州(今山西大同)九百余里”。[3]
  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先是,自西河(今山西汾阳)总秦戍(今山西大同西北)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率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4]
  天保八年(公元557年)“于长城内筑重城,自库洛拔(今山西朔县西南)而东至于坞紇戍(今山西繁峙县平型关东北),凡四百余里”。[5]
乾明/
废帝济南王/
高殷
559/
15/
2/
17
文宣帝长子 以皇太子嗣位。560年被大丞相常山王高演(高洋弟)废以为济南王,次年被杀  
皇建/
肃宗孝昭皇帝/
高演
560/
26/
2/
27
高欢第六子,文宣皇帝高洋之母弟 560年废高殷,8月即皇帝位于晋阳。次年9月出猎,马惊坠地,寻病死  
大宁、河青/
世祖武成皇帝/
高湛
561/
25/
5/
32
高欢第九子,孝昭皇帝高演之母弟 遵孝昭皇帝遗诏,于561年11月即皇帝位于晋阳。565年禅位于其子高纬,自称太上皇   武成帝所筑长城,据《资治通鉴》载:河清二年(公元563年)三月,“齐诏司空斛掉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軹关,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6] [另可参见北齐书的记载] 这道沿太行山所筑的西部长城,主要是用于防御北周的东进。
天统、武平、隆化/
后主温公/
高纬
565/
10/
12/
22
武成皇帝高湛之长子 565年四月,以皇太子受禅即皇帝位。576年传位于太子高恒,自称太上皇。577年北周陷邺,高纬奔青州,为周师所俘,封温公。十月被赐死   后主高纬所筑长城,据《北齐书,斛律金附子羡传》载:天统元年(公元565年),“羡以北虏屡犯边,须备不虞,自库堆戍东拒于海,随山屈曲二千余里,其间二百里中凡有险要,或斩山筑城,或断谷起障,并置立戍逻五十余所”。[7]
承光/
幼主/
高恒
577/
8/
1/
8
后主高纬长子 577年正月以皇太子即皇帝位。是月,北周陷邺,帝出奔被俘,十月被赐死,在位仅一个月  
北周
 /
 /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字文泰子宇文觉代西魏称帝,立国号周,建都长安,史称北周。北周在周武帝宇文邕期间,采取了一些有利社会发展的措施,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北周建德六年(公元557年)周武帝亲帅大军消灭北齐,重新统一了黄河流域。
  周武帝,在灭掉北齐后的第二年,率五路大军,亲征突厥族。武帝死于北征途中,只好班师而回。此后,突厥屡犯北周边地,北周为防其南下,开始修缮北齐时所筑长城,但工程量很小。
  关于北周修缮和利用北齐长城,《周书·宣帝纪》载:静帝大象元年五月(公元579年)突厥犯并州,“六月发山东诸州民,修长城”。[8]


  1.《北史·齐本纪》,中华书局1974版,卷7,第249页。
  2.《北齐书·文宣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卷,59页。
  3.《北齐书·文宣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4,第61页。
  4.《北齐书,文宣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4,第63页。
  5.《北齐书·文宣帝纪》,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4,第64页。
  6.《资治通鉴·陈纪》,中华书局1964年版,卷169,第5231页。
  7.《北齐书·斛律金附于羡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卷17,第227页。
  8.《周书·宣帝纪》,中华书局1971年版,卷7,第120页。


长城小站 © 版权所有 1999~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