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生活-〉走遍天下
晋省四日:从相府到郭峪
作者:狄仁杰 2001-11-29发表于长城小站

  夜来无事。新的一天开始后最先见到的,是在相府修缮古建的民工。
  昨天的食物完成了消化的过程,我腹中开始汹涌澎湃。急火火地出门,发现距离最近的方便之所早就全部被民工占领,只好转身冲下高台,请大爷为我打开那间相府中最高级的公厕。大爷出去转了一圈,回来以为我已经例行完公事,就顺手锁上了门。我闻声急忙大叫:“别锁,我还没出来呢!”大爷一边开锁,一边嘀咕:“海妹厨儿?(还没出来)”
  退房后上城墙,可以俯瞰相府全景。我先后看了文昌阁、中道庄城门楼和春秋阁,然后下城,看过相府建筑上最能体现男尊女卑的小姐院。再入内城,逐级登上河山楼。此楼为相府的标志性建筑,曾助陈家族人摆脱过明末史称流寇的屠戮山西之王嘉胤、王自用部农民军、清朝叛军和土匪的进攻。今天,依然高大雄伟的河山楼外墙上已经出现了几条明显的裂缝,我建议相府对其进行加固维修,不要让它毁于一旦。
  在相府我边看,边拍照,边记录。游人逐渐增多,一位大妈以为我背包里装着小孩儿,还有人当我是记者。临走,我请警卫帮我在御书楼前留了个影。
  西山院是这里道教组织“金顶会”所属的庙宇,与相府隔公路与河流相望,始建于清康熙30年,主要供奉道教传说中的北方之神“玄武祖师”。我见此处庙宇不大,三五间殿堂、一座戏台、一二小亭就是全部的建筑。院中唯一的道士名叫李宗东,道教第23代“宗”字辈。看上去,李道士在40岁上下,出家人不说年龄,道龄是20年。这里的殿宇还在修缮中,李道士从北五当山来此不到百日,是开光后第1位道士。我问起李道士的生活来源,得知他也是领工资为生。目前工资还没有定下来,按国家的宗教政策,工资不能超过当地人的生活水平。平时水电免费,功德钱归旅游局。李道士一人在此,早晚都要做功课。道观门前一副对联“佛法超三界非色非空,道场遍十万无人无成”,李道士说,对联提佛法并非佛道合流,乃将佛与道做一对比。
  挥别李道士,沿公路步行来到郭峪村。这也是座城堡式村落,保存至今的城墙也在维修中。1939年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即“晋西事变”),国共双方曾在郭峪进行过战斗。今天的郭峪也开始搞起旅游开发,但因多姓杂居,不象相府那里可以比较容易地将全村同为一姓的住户迁出,只能有部分景点对外开放。我随着导游宋小姐,从王家住宅的地道进入豫楼。
  地道幽深狭长,导游带我逐级登楼,讲解陈列的文物。让我觉得最有趣的,是从导游口中得知,传统相声《连升三级》中那个不学无术却阴差阳错官运亨通的张好古就是郭峪人,相声里说的还是他真实的故事。王宅当年的主人王重新是郭峪的富商巨贾,豫楼系王于明崇祯13年(1640年)独资“为里人思患豫防而建也”,其楼层数量及高度均超过与之相隔500米的相府河山楼,有文赞道:“登斯楼也,心舒目行,忽焉若漂浮上腾,以临碧际。”
  据说,王重新7岁时父母即已先后亡故,王由其父妾室养大成人,后来他又抚养了同是孤儿的侄子王维时。王崇尚儒学,有钱不挥霍,积德行善。导游引我看过王家老宅,院中戏台为同村人所仿效,砖雕颇精美。屋里,传出住户们的麻将之声。
  陈氏家族原本也是郭峪人,陈廷敬之3世祖陈秀为陈家最早有功名者。陈家发达后迁出郭峪,另建新村。留在郭峪的老宅已非陈氏后裔居住,棋盘院、“锡都世泽”、“六合太平”,老小两座狮院门前补建的石狮雕法粗糙,当年的官宅今天贴着军属的和十星级文明户的牌子。
  汤帝庙戏台面对大殿,过去这里唱戏只为给庙中供奉之众仙看,9开间的大殿是除北京故宫太和殿与和曲阜孔庙大成殿之外的第3处。殿前一对铁狮子,导游说民谣云“摸摸狮子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狮子颈,一辈子不生病。”我听了,也去狮子头颈上摸一摸。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汤帝庙东配殿供奉之“广禅侯”乃北宋末年阳城县山头村一名叫常顺的兽医,因医术高明,为抗金将士医治战马有功,被宋徽宗封侯,元太宗又敕令在其家乡建水草庙祭祀。据说,常顺是民间唯一被封侯的兽医,为同道中之佼佼者。
  此行感觉郭峪和相府间的煤矿颇煞风景。人说山西好风光,煤是经济支柱,可为了采煤,山西在环境上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汽车从公路上驶过,扬起阵阵煤尘。几番入山西,以这次感觉为甚,似乎走到那里都是黑乎乎的,河中流着的水都成了墨汁。后来我在火车上无意中一摸额头,竟弄得满手是黑。煤毕竟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先人为郭峪留下的这些老宅确是笔丰厚的财富。我对导游说,若善加利用,必将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宋导游芳龄19岁,一路讲解十分尽职。临别,我为她在郭峪村东城墙下拍照留念,回京后将洗出的照片和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寄送给她。
  宋导游并不漂亮,但是记忆中,她的笑容灿烂。


∩编辑:小风乱吹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