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长城小站-〉长城社区-〉热爱长城-〉长城资料
假装学术:北沟--耷拉边的长城致式
作者:大鹰 2001-03-12发表于长城小站

  沙峪北沟-两独立小松树-水关东-长城宾馆-玉石楼-耷拉边-摩崖石刻谷
  3月10日,开始去上述地点步行,这里已经来过10多次了,有很多不明白的事情。想想也还很有意思。
  行至水关东面(ansel说的险要地方没去),500多米,约60度角的地方,长城右面基座已经完全坍塌,就剩下垛口墙面还象玉带桥一样支撑着,随时可能倒下,今年如果有3级以上地震,定是面目全非。但这里去年此时还是完好无损。很多地方,长城已经是一年一个模样,按照这样的速度,我们现在留下的资料,100年之后就可能完全毁损无存了。我们的微小工作也是很有价值的。唉,长城,多支撑些日子吧!但愿有人来修你!
  离长城宾馆30米,就有一道4米高的长城内部的墙-城墙从此平白无故高出4米,长城内部从此完全封闭了。就是说,这里往东城墙平白无故高出4米,能够更有力地防守。从山下面遥望,就象一列在铁轨上戛然而止的火车,火车是又高出4米的砖包墙,铁轨则是普通不包砖的低矮城墙。
  --为甚么修成如此制式?是什么因素连自己人也要严密设防?难道只为了防止敌人突入?难道在4米高城墙的人是特殊人物吗?一定是高级军官!
  长城宾馆自不必说,制式很高,宽大高敞,5座窗口。明显有1米宽马道从沙峪北沟上来,这里是配有骑马的高官自不必说,他骑马别人管不了,但是修马道就不是一般工程了。什么级别的官配什么设施,在古代还没如此腐败的时候还是很严格的。好,可以肯定这里有骑马的军官。
  继续向东,翻过2座敌楼,到达玉石楼(由玉石修建的基座),墙外北侧有2个烟燧,还曾经和火箭聊过,但明显不是明代修建,这里一定是自古以来视野良好的地界,这里也是与长城宾馆遥遥相望的敌楼,有碑文,什么"督军"、修建纪述,无疑是重要场所。好,烟燧,玉石楼,加上石碑,再有与长城宾馆的良好视线,可以肯定,这里是一处重要屯兵或防守节点,至少也是重要信号结点。具体驻守是什么官员,尚不敢肯定。
  再过一座敌楼50米,就是视野最好的山顶。这里能够完全向正北俯视"庄户"袖珍山谷盆地,向正北高处就是1400米的整座横亘东西的大山,直上直下,山外就是延庆高地。向东北望去,枯树季节,能够看出有明显山谷小路从庄户蜿蜒直通九眼楼下面的隘口。去年9月,我和关红、阿迪及别人曾经晚上从九眼楼下山,走小路经6小时到达庄户。东北侧制高点就是九眼楼。东稍微偏北就是有名的北京节-松树顶(长城从这里开始分叉,向北道九眼楼就是外长城,向西到达这里就是内长城)。向南望去就是南北向摩崖石刻谷,西南就是沙峪北沟公路,南面是漫漫山坡:北险南缓。这里算是视野最好的地方,虽然没有敌楼,但是离旁边三个北、西、南敌楼都很近,临时避雨都来得及。
  内长城到这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形态,与耷拉边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从西向东城墙下,又一个3米高的大型城门,向南北开放,圆门北-里面是微型"城池",我估算能够放8-13匹马,之后向北3米马上是很高的敌楼,向北面就是下方无路可通,估计当时只能放木梯上下;圆门南-外面是缓坡,现在是密密的树林,从坡度来看,当时修建山路或者小型军寨是完全有可能的。修建如此高的圆门和"城池"、长方形敌楼做什么?肯定向北能够监视下面情况,并用敌楼直接保卫这里的高大"指挥城墙部分",这里能够放马,屯兵囤积武器,否则决无必要做得如此高大。分析起马的用途:1,辎重后勤,2,哨马侦察兵,3,高级军官座乘。这3项都与军事要地或重兵屯守所有直接关系。总之,这里是军事重地,或者附近有指挥所。
  结合向右边的耷拉边,有3座敌楼,除最后在坡度90度悬崖处外,敌明显高大,里面一层居住所相对封闭,这两座比任何一座都精致和适合人居住(封闭性好,没有大风)。而且二层的木质楼居然有石头打制的门!包括上方的石质拱形门楣,这是绝无仅有的现象。由一层向二层的楼梯是2个,上楼梯时可以看到每边都有花纹砖供通气的一米烟道,非常精致。既然有2个楼梯,说明这里不需要考虑在上面放手敌兵进袭和着急升起烽火-只能说明在长城建造之初,设计思想就是这里的敌楼和驻守的人们没有防守任务,他们是什么人?1,后勤,2,信号,3,高级军官。最大可能是信号兵负责暸望并报告给指挥军官。
  最后的小型敌楼在悬崖边,直接能够看到谷地北侧的、通向北京结的最低敌楼,可能,这里经常被攻破,或者历史上有此教训,所以修这座耷拉边和这座暸望台来监视最低处的防守情况,免得一旦最低处被攻破了高级军官还蒙在鼓里。
  在耷拉边第一座城楼下,有明显的1米宽马道,与"长城宾馆"马道一模一样,我在5:00之后小跑下山,畅通无阻下探到摩崖石刻谷,有一山洞,很大,象曾关押张学良的"麒麟洞"。摩崖石刻有10多处,从秦朝到清朝都有,明朝曾有"观澜"(谁能查到"澜"的说文解字或者辞源?对理解这里明朝时的水到底多大很有帮助)二字,说明当时这里是水流波涌,文人骚客络绎不绝,是一处观赏风景和修身养性好去处。现在只是稍养几条虹鳟鱼罢了。这里正在开发,修起了亭子、房子、道路等建筑,5.1要卖门票了,怀柔文物局有摩崖石刻的示意图,要去赶紧!
  补充一点:在与耷拉边尽头遥遥相对的地方,山谷东方,鹰飞倒仰的西南,有一座敌楼,还有长城痕迹,明显不是明代修建,这里与此处长城体系是什么关系,还待以后考察。
  官职:因为没有任何防守任务,并能自由骑马下山,耷拉边应为最高首长,玉石楼为承上启下的官职,职务高低难说。而长城宾馆必是一位有兵权、能够独立作战的军官,其马道能够上下城并从山下调兵,与耷拉边遥相呼应,二者互相在两个方向、从不同戍守地点、用马道运兵、用城墙线式机动、以兵力来回支援保护,形成一道有利的"支撑点"态势。长城宾馆官员应为较低级军官。
  疑惑:防守投入力量如此之大,但是敌人在哪里?从北面、东北面山势来看,被大规模突破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不太可能被骑兵突破,因为九眼楼的地势、制式都很高,难道此道城墙功能是等待东偏北--九眼楼一带被突破?它们之间、内外长城在这里的关系究竟如何,还待进一步探讨。应该把玉石楼碑文贴出来。可能会有一些答案。
  小结:考察长城,我的心得是一定要把它当作一个完整的战争体系来考虑,而不是一道单独的孤零零城墙。从长城宾馆的突起城墙到耷拉边。这一段有2.5公里左右,而耷拉边有800米左右。这里城墙明显高大,城楼宽敞制式高,南坡稍平缓,可以集囤积粮草兵器辎重、联系山寨,军官休息指挥、信号暸望为一体。并能通过马道-拱形大门得到源源不断的大量支援,如果一旦在暸望敌楼发现最低处城墙被突破。历史上一定发生过,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才如此战战兢兢、不惜财力。可立即由暸望敌楼向山谷南面发出指挥信号调兵。不是单纯报警。再由马道直接派兵下山在山谷中堵截敌步兵,其用时应比山下的来袭敌兵快10分钟。此功能说明,它绝不是有时人们传说的"错修边"。古人再错,也错修不到90度悬崖边的。由于此处的良好四周视野,还有上山的方便,再有它是内长城开始的地方,责任极其重大。至此,可以初步推论,这里不是随便修的不同制式,而是明显的、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的重要指挥城墙。
  此系推论,目的在于分析当时建造此段城墙初衷和防守的"活思想",谬误在所难免,希望与各位交流看法并实地考察。





∩编辑:小站编辑部关闭窗口